[實用新型]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1344415.0 | 申請日: | 2018-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280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建波;闕宇明;張玉江;舒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宗申創(chuàng)新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M7/00 | 分類號: | B62M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54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后懸掛板 后懸掛 摩托車發(fā)動機 連接結構 車架 本實用新型 弧形拐角 夾角為 駕駛舒適性 高頻震動 技術效果 腔體形狀 加強板 舒適性 受力 吸收 整車 發(fā)動機 駕駛 震動 發(fā)動 | ||
為解決現有技術后懸掛連接強度弱,可靠性和耐久性差,后懸掛板受力情況不理想,無法吸收發(fā)動機工作時產生的震動,車架振動較大,影響駕駛的舒適性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包括左后懸掛板、右后懸掛板、車架,所述的左后懸掛板和右后懸掛板構成腔體形狀,所述的左后懸掛板和右后懸掛板之間設有連接左后懸掛板和右后懸掛板的加強板,所述的左后懸掛板的左上弧形拐角的兩側形成的夾角為直角,所述的右后懸掛板的右弧形拐角的兩側形成的夾角為直角。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減輕車架的振動程度,加強后懸掛的連接強度,吸收發(fā)動機運行時產生的高頻震動,提高整車駕駛舒適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摩托車構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摩托車發(fā)動機懸掛結構是將摩托車發(fā)動機安裝在摩托車車架的機構,其結構設計是否合理影響到摩托車行駛中的振動和沖擊強弱,對摩托車駕駛舒適性至關重要。現有技術后懸掛板外形為圓弧形,后懸掛板與車架主梁管包裹,貼合面縫隙較大,使得后懸掛連接強度弱,發(fā)動機不穩(wěn)固,發(fā)動機工作產生的震動經過后懸掛板直接傳遞到車架上,其中后懸掛板受力情況不理想,車架振動大,影響摩托車騎乘舒適性。顯然現有技術存在后懸掛連接強度弱,可靠性和耐久性差,后懸掛板受力情況不理想,無法吸收發(fā)動機工作時產生的震動,車架振動較大,影響駕駛的舒適性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后懸掛連接強度弱,可靠性和耐久性差,后懸掛板受力情況不理想,無法吸收發(fā)動機工作時產生的震動,車架振動較大,影響駕駛的舒適性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包括左后懸掛板、右后懸掛板、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后懸掛板和右后懸掛板構成腔體形狀,所述的左后懸掛板和右后懸掛板之間設有連接左后懸掛板和右后懸掛板的加強板,所述的左后懸掛板和右后懸掛板與加強板形成U型結構;所述的左后懸掛板的左上弧形拐角的兩側形成的夾角為直角,所述的左后懸掛板的左下弧形拐角的兩側形成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的右后懸掛板的右弧形拐角的兩側形成的夾角為直角。
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所述的左后懸掛板與右后懸掛板通過軸銷安裝在車架上。
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讓后懸掛板的受力處于良好狀態(tài),減輕車架的振動程度,加強后懸掛的連接強度,提高后懸掛結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吸收發(fā)動機運行時產生的高頻震動,提高整車駕駛舒適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的主視圖;
附圖3為發(fā)動機安裝在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上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做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中,1為右后懸掛板,2為加強板,3為軸銷,4為左后懸掛板,5為右弧形拐角,6為左上弧形拐角,7為左下弧形拐角;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的主視圖,附圖2中,1為右后懸掛板,2為加強板,4為左后懸掛板,5為右弧形拐角,6為左上弧形拐角,7為左下弧形拐角;附圖3為發(fā)動機安裝在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fā)動機后懸掛連接結構上的側視圖,附圖3中,3為軸銷,4為左后懸掛板,8為車架,9為上懸掛板,10為發(fā)動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宗申創(chuàng)新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宗申創(chuàng)新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3444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電動車電池鎖緊結構
- 下一篇:一種新型摩托車換擋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