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重混汽車電池熱管理裝置、電池包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30594.0 | 申請日: | 2018-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558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丁更新;鄔學建;楊貴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615 | 分類號: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6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賈允;肖丁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包 水流板 熱交換器 上蓋 熱管理裝置 電池模組 加熱回路 下托盤 汽車電池 發動機 電子電器領域 本實用新型 車輛發動機 中空殼體 冷啟動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電器領域,提出了一種重混汽車電池熱管理裝置、電池包及車輛。所述裝置包括:電池模組、電池包上蓋、電池包下托盤、水流板、熱交換器和發動機。所述電池包上蓋連接電池包下托盤,所述電池包上蓋為中空殼體,所述電池包上蓋內設有電池模組和水流板。所述電池包下托盤上設有水流板,所述水流板上設有電池模組。所述水流板、熱交換器和發動機構成加熱回路,所述水流板連接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連接發動機。所述熱管理裝置具有加熱回路,所述加熱回路連接車輛發動機和電池包,使得在低溫冷啟動的工況下,電池包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重混汽車電池熱管理裝置、電池包及車輛。
背景技術
新能源汽車目前得到了較多的重視和推廣,對于新能源汽車中的電動汽車而言,電池包的熱管理顯得比較重要。電池的熱管理部分技術是電池管理中比較重要的功能,會影響整個電池的綜合充放電性能。
此外,與純電動汽車或者其他混合動力汽車相比,重度混合汽車在平時狀態使用電動機,加速的時候汽油機介入,能夠節省燃料及減少排放物,因此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重視,對于重度混合動力汽車而言,電池包的熱管理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
現有的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包比較嬌弱,因為這種電池包在高溫或者低溫環境之下,是無法實現比較好的充放電能力,很難實現這種整車需要的工況。這是因為電池包在不同的溫度之下,電池包可允許的充放電功率是不一樣的,因此這種因為溫度的不適宜而導致整車燃油經濟性不好。同時需要考慮到電池包可能會處于比較極端的溫度環境之下,例如在東北,冬季溫度可能會達到零下四十度,而在吐魯番海南等地,地表溫度會高達六十多度,面對如此嚴苛的環境,電池包的熱管理功能就顯得比較重要,必須能夠滿足整個電池包的安全性,并確保整個電池包是處于較為合適的溫度區間范圍,并且能夠進行最大化的充放電性能的發揮。
在低溫冷啟動的工況下,由于外界溫度低,電池包不能夠快速加熱到高效的工作范圍中,對電池包有所損傷,同時,也因為低溫冷啟動較慢,影響到了用戶的體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電池包的低溫環境下性能不佳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重混汽車電池熱管理裝置、電池包及車輛,本實用新型具體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提出了一種重混汽車電池熱管理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電池模組、電池包上蓋、電池包下托盤、水流板、熱交換器和發動機;
所述電池包上蓋連接電池包下托盤,所述電池包上蓋為中空殼體,所述電池包上蓋內設有電池模組和水流板;
所述電池包下托盤上設有水流板,所述水流板上設有電池模組;
所述水流板、熱交換器和發動機構成加熱回路,所述水流板連接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連接發動機。
進一步地,所述水流板、熱交換器和發動機通過管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管路為雙向管路,包括輸入管路和輸出管路。通過輸入管路和輸出管路,將發動機冷卻水從發動機經過熱交換器引入水流板,加熱電池模組后,再從水流板流出,經過熱交換器回到發動機中,因此能夠形成加熱回路,此外還起到了冷卻發動機的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管路上設有閥門,所述發動機與熱交換器之間的輸入管路上設有閥門。在低溫冷啟動的工況下,閥門開啟,發動機冷卻水攜帶熱量進入輸入管道,通過熱交換器后,所述發動機冷卻水順著水流板和熱交換器之間的輸入管道進入水流板,所述發動機冷卻水通過水流板給電池模組提供熱量,使得電池模組能夠在低溫環境下快速啟動。
進一步地,所述閥門為開度可控電磁閥。所述開度可控電磁閥能夠控制從發動機流出的發動機冷卻水的水量,從而控制電池包上升的溫度,避免電池包過熱,使得電池包能夠工作在最佳的溫度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305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