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身的骨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965705.0 | 申請日: | 2018-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603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彬翰;許麗麗;丁亞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翼萊新能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B62D21/15;B62D2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漢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28 | 代理人: | 錢鶯勤;汪愷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順義***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后圍 主梁 后縱梁 支撐梁 管梁 車身 前端總成 中間橫梁 分總成 后防撞 前縱梁 下車身 主橫梁 側圍 下車 車身骨架結構 本實用新型 減震效果 平行設置 主支撐梁 加強管 輕量化 相交 優化 | ||
一種車身的骨架,包括頂部總成1、前端總成2、下車身分總成3和下車身后防撞分總成4。頂部總成包括側上圍主梁12、支撐梁14、后圍管梁16和后圍加強管梁18。支撐梁的兩端分別設置于側上圍主梁,后圍管梁與支撐梁平行設置,后圍管梁的兩端分別連接各側上圍主梁一端。前端總成包括前端主橫梁22、前端主支撐梁24。下車身分總成包括前縱梁32、后縱梁34、中間橫梁36、側圍主梁37,中間橫梁分別與前縱梁和后縱梁相交,側圍主梁分別設置于后縱梁一側。下車身后防撞分總成包括后圍主橫梁42和后圍主梁4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身骨架結構簡單且穩定,能夠達到優化的減震效果,便于實現車身輕量化。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身的骨架,尤其涉及電動汽車領域。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在已有的電池技術條件下,只能通過車身輕量化處理實現增加續航里程。而目前電動汽車車身采用承載型或非承載型這兩種,非承載型車身的骨架強度較差,車身發生碰撞后,碰撞能量無法有效傳遞,減震效果不佳,且大部分能量被車身前段吸收,導致車身前段變形嚴重,無法保證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承載型車身的骨架減震性能良好,但多數結構復雜,使車身重量增加,不利于車身輕量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身的骨架,既能達到優化的減震效果,同時實現了車身輕量化。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身的骨架,包括一種用于電動汽車車身的骨架,車身具有一個長度方向、一個寬度方向和一個高度方向。長度方向為車身的縱向方向,寬度方向為車身的橫向方向,且垂直于長度方向。
車身的骨架包括一個位于車身頂部的頂部總成、一個位于車身前端的前端總成、一個位于車身下部的下車身分總成和一個位于車身后端的下車身后防撞分總成。
頂部總成包括兩根側上圍主梁、一根支撐梁、一根后圍管梁和兩根后圍加強管梁。兩根側上圍主梁分別位于車身頂部的兩側,其均沿長度方向設置且沿著車身的頂部輪廓延伸。側上圍主梁具有靠近車身前端的側上圍主梁第一端和靠近車身后端的側上圍主梁第二端。支撐梁沿寬度方向延伸,且支撐梁的兩端分別設置于兩根側上圍主梁上。后圍管梁沿寬度方向延伸,后圍管梁的兩端分別連接各側上圍主梁第二端,兩根后圍加強管梁沿著車身高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后圍加強管梁第一端和后圍加強管梁第二端,后圍加強管梁第一端設置于后圍管梁遠離車身頂部的一側。
前端總成包括一根前端主橫梁和兩根前端主支撐梁。前端主橫梁沿著所述車身的寬度方向延伸,前端主橫梁的兩端分別連接各側上圍主梁第一端。兩根前端主支撐梁均沿著車身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每一根前端主支撐梁具有前端主支撐梁第一端和前端主支撐梁第二端,前端主支撐梁第一端分別與前端主橫梁相連。
下車身分總成包括兩根互相平行的前縱梁、兩根互相平行后縱梁和兩根平行設置的中間橫梁。兩根前縱梁均沿車身的長度方向延伸,兩根互相平行后縱梁與前縱梁位于同一平面上沿著車身的長度方向延伸。后縱梁的間距比前縱梁的間距大,每根后縱梁靠近車身前端一側上設置有前端主支撐梁第二端。兩根平行設置的中間橫梁分別沿著車身的寬度方向延伸,并且每根中間橫梁分別與前縱梁和后縱梁相交。兩根側圍主梁分別沿著車身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每根側圍主梁分別設置于后縱梁靠近頂部總成的一側,與兩根彎折形狀的主側圍主梁分別設置于后縱梁靠近頂部總成的一側,且分別連接后縱梁和側圍主梁。
下車身后防撞分總成包括一個后圍主橫梁和一個后圍主梁。后圍主橫梁兩端分別連接兩根側圍主梁,后圍加強管梁靠近車身頂端的一側設置有后圍加強管梁第二端,后圍主梁包括一個主體部和位于主體部兩端的兩個彎折部,各彎折部的一端分別連接主體部,另一端分別連接后圍主橫梁的兩端。
在車身的骨架的再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前端總成還包括一個前大燈安裝支撐梁,其為一個閉合框架形狀且設置于前端主支撐梁上,將沖撞后的能量通過閉合框架傳遞給下車身總成和頂端總成,達到更優化的減震吸能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翼萊新能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翼萊新能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9657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框式鋁合金前副車架
- 下一篇:一種用于連接輕卡車架前橫梁與縱梁的加強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