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發動機實驗室用空調的尾氣排放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887532.5 | 申請日: | 2018-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166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2 |
| 發明(設計)人: | 孫錦;翁昆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安立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5/02 | 分類號: | F01N5/02;F22B1/18 |
| 代理公司: | 武漢明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41 | 代理人: | 江灃 |
| 地址: | 430400 湖北省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蝸殼 出汽管 水套 發動機排氣余熱 葉輪 本實用新型 汽車發動機 處理裝置 收集裝置 尾氣排放 再生風機 蒸汽輪機 發動機排氣阻力 發動機排氣管 空調 環狀空腔 節能減排 空調機組 聯動裝置 排氣余熱 再生裝置 轉動連接 進水管 排汽管 循環水 套在 盛裝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發動機實驗室用空調的尾氣排放處理裝置,包括實驗室空調機組和帶再生風機的再生裝置,還包括發動機排氣余熱收集裝置,所述發動機排氣余熱收集裝置包括套在發動機排氣管外的水套,所述水套設有盛裝循環水的環狀空腔,所述水套還設有進水管和出汽管,所述出汽管連接有蒸汽輪機,所述蒸汽輪機包括蝸殼和與蝸殼轉動連接的葉輪,所述出汽管通向蝸殼內,所述蝸殼還連接有排汽管,所述葉輪與再生風機之間設有聯動裝置,本實用新型能在不增加發動機排氣阻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其排氣余熱實現節能減排。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發動機實驗室環境調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發動機實驗室用空調的尾氣排放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研發高水平、低污染、高效率的發動機,建設高水平的發動機實驗室是必要的措施之一。目前,為了排除自然季節和氣候變化對試驗結果的干擾對發動機性能有重要的影響,確保試驗結果的精確性、統一性、可比性,大多數的生產廠家、科研院所的發動機實驗室采用了全室空調和發動機進氣空調系統,使發動機在帶空調的實驗室內運行。
我司曾公開了一篇申請號為:CN201520057562.X的實用新型專利,其涉及一種新型節能實驗室專用轉輪除濕機,其包括帶有室外進氣部和室內供風部的除濕機、帶有室內回風部和室外排氣部的再生裝置及填充吸附裝置,所述的再生裝置設在所述的除濕機頂端,且所述的除濕機包括依次設置在所述室外進氣部和室內供風部的之間的蒸發器、處理風機,所述的再生裝置包括順序設置在所述室內回風部和室外排氣部之間的冷凝器和再生風機,所述的填充吸附裝置設置在所述的除濕機與再生裝置之間,且其包括設置在蒸發器與處理風機之間的除濕區、及設置在冷凝器和再生風機之間的再生區;所述的填充吸附裝置包括支撐架、活動裝設在所述支撐架上的轉輪、帶動所述轉輪轉動的驅動裝置、及填充在該轉輪中的硅膠顆粒,且所述的除濕區和再生區分別設于所述的轉輪上;所述的轉輪包括呈中空狀的圓筒及七個隔板所構成,所述的隔板沿該圓筒直徑方向設置以形成八個用于放置硅膠顆粒的容置區;所述的容置區中四個為再生區,剩下的容置區為除濕區,所述的再生區與除濕區間隔交錯設置。
該專利包含對汽車發動機實驗室用空調尾氣的排放處理裝置(再生裝置),但是未涉及發動機尾氣余熱的利用,故作為改進,本案由此而生。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發動機實驗室用空調的尾氣排放處理裝置,能在不增加發動機排氣阻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其排氣余熱實現節能減排。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之一種汽車發動機實驗室用空調的尾氣排放處理裝置,包括實驗室空調機組和帶再生風機的再生裝置,還包括發動機排氣余熱收集裝置,所述發動機排氣余熱收集裝置包括套在發動機排氣管外的水套,所述水套設有盛裝循環水的環狀空腔,所述水套還設有進水管和出汽管,所述出汽管連接有蒸汽輪機,所述蒸汽輪機包括蝸殼和與蝸殼轉動連接的葉輪,所述出汽管通向蝸殼內,所述蝸殼還連接有排汽管,所述葉輪與再生風機之間設有聯動裝置。
優選地,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轉軸,所述再生風機包括第二轉軸,所述聯動裝置包括連接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聯軸器。
或者,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轉軸,所述再生風機包括第二轉軸,所述聯動裝置包括設置于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之間的皮帶輪組。
優選地,所述水套設有溢流閥。
優選地,所述排汽管通向再生裝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安立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安立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8875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