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轉向管柱和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840477.4 | 申請日: | 2018-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768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羅成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1/18 | 分類號: | B62D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辛自強;陳慶超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角度調節絲桿 螺母本體 柱筒 固定支架 螺母機構 轉向管柱 角度調節電機 角度調節螺母 徑向壓緊 轉向軸 連桿機構驅動 鉸接軸線 連桿機構 螺紋 穿設 鉸接 施力 壓緊 轉動 配合 | ||
本公開涉及一種轉向管柱和車輛。所述轉向管柱包括轉向軸、固定支架、第一柱筒、角度調節電機、角度調節絲桿螺母機構、連桿機構,第一柱筒繞第一鉸接軸線鉸接在固定支架上,轉向軸穿設于第一柱筒,角度調節電機能夠通過角度調節絲桿螺母機構和連桿機構驅動第一柱筒相對于固定支架轉動,角度調節絲桿螺母機構包括角度調節絲桿和角度調節螺母,角度調節螺母包括螺母本體和徑向壓緊機構,螺母本體與角度調節絲桿螺紋配合,徑向壓緊機構向角度調節絲桿和/或螺母本體施力,以使螺母本體壓緊在角度調節絲桿上。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汽車轉向系統,具體地,涉及一種轉向管柱和具有該轉向管柱的車輛。
背景技術
公開號為CN205706835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電動四向調節轉向管柱機構。這種形式的電動四向調節轉向管柱機構從結構上來說是比較簡易的,調節位移精度較差,可靠性較差,調節過程產生的噪音較大。調節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緊湊性較差,易被作為受力杠桿而損壞。從整體結構到產品可執行性均較差,轉向管柱機構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實現角度調節的轉向管柱,該轉向管柱的調節精度較高,且調節過程中的運動穩定性較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提供一種轉向管柱,包括轉向軸、固定支架、第一柱筒、角度調節電機、角度調節絲桿螺母機構、連桿機構,所述第一柱筒繞第一鉸接軸線鉸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轉向軸穿設于所述第一柱筒,所述角度調節電機能夠通過所述角度調節絲桿螺母機構和所述連桿機構驅動所述第一柱筒相對于所述固定支架轉動,所述角度調節絲桿螺母機構包括角度調節絲桿和角度調節螺母,所述角度調節螺母包括螺母本體和徑向壓緊機構,所述螺母本體與所述角度調節絲桿螺紋配合,所述徑向壓緊機構向所述角度調節絲桿和/或所述螺母本體施力,以使所述螺母本體壓緊在所述角度調節絲桿上。
可選地,所述徑向壓緊機構的一端與所述螺母本體相連,另一端作用在所述角度調節絲桿上。
可選地,所述徑向壓緊機構包括絲桿壓緊塊、壓緊彈簧和壓緊螺母,所述螺母本體上形成有與所述角度調節絲桿配合的第一螺紋孔和與所述壓緊螺母配合的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一螺紋孔與所述第二螺紋孔連通,所述壓緊彈簧設置在所述壓緊螺母和所述絲桿壓緊塊之間。
可選地,所述絲桿壓緊塊具有與所述角度調節絲桿的螺紋柱面相適應的凹面,所述凹面壓持在所述角度調節絲桿的螺紋柱面上。
可選地,所述絲桿壓緊塊具有同軸的小徑部和大徑部,所述小徑部與所述大徑部之間形成有臺階面,所述壓緊彈簧套設在所述小徑部上且一端抵接于所述臺階面,所述凹面形成在所述大徑部的遠離所述小徑部的一端。
可選地,所述絲桿壓緊塊的側面上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螺母本體內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與所述定位凹槽配合。
可選地,所述第一螺紋孔的軸線與所述第二螺紋孔的軸線正交。
可選地,所述角度調節絲桿與所述角度調節電機相連,所述角度調節螺母通過所述連桿機構與所述固定支架相連,所述連桿機構中的一個連桿繞第二鉸接軸線鉸接在所述第一柱筒上,所述第一鉸接軸線與所述第二鉸接軸線平行。
可選地,所述角度調節絲桿的軸線與所述第一鉸接軸線垂直。
可選地,所述轉向管柱還包括角度調節電機基座,所述角度調節電機固定在所述角度調節電機基座上,所述角度調節電機基座繞第三鉸接軸線鉸接在所述第一柱筒上,所述第三鉸接軸線與所述第一鉸接軸線平行。
可選地,所述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一端繞第四鉸接軸線鉸接在所述角度調節螺母上,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一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二端繞第五鉸接軸線鉸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鉸接軸線、所述第四鉸接軸線和所述第五鉸接軸線平行,所述第一連桿繞所述第二鉸接軸線鉸接在所述第一柱筒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84047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