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置式電磁驅動節流式阻尼可調減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807829.6 | 申請日: | 2018-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646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靳天石;丁渭平;楊明亮;張聞見;李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34 | 分類號: | F16F9/34;F16F9/5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匯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劉冬靜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阻尼可調減振器 本實用新型 電磁閥總成 電磁驅動 儲油缸 儲油腔 工作缸 節流式 半主動懸架 懸架系統 主動懸架 綜合性能 阻尼特性 減振器 平順 空腔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置式電磁驅動節流式阻尼可調減振器,包括儲油缸和工作缸,儲油缸和工作缸之間的空腔為儲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腔中設置有內置式電磁閥總成。該內置式電磁閥總成具有調節減振器阻尼的功能。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原理簡單、結構合理、易于實現,穩定可靠,成本較低,能夠作為半主動懸架、主動懸架的合格執行器,能很好的保證懸架系統的阻尼特性隨車輛在不同工況下的需求而變化,提升車輛的平順、操縱穩定綜合性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減振器領域,具體涉及通過內置式電磁驅動機構調節阻尼的減振器。
背景技術
汽車懸架系統是決定其行駛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的關鍵因素,良好的懸架系統要求能有效衰減、過濾來自不同路面的振動激勵,同時兼顧提高汽車的操作穩定性。汽車懸架系統按照阻尼的可控程度可以分為被動懸架、主動懸架和半主動懸架。常見的傳統懸架為被動懸架,其彈簧剛度以及減振器阻尼系數都不可控制,通常設計時通過計算、優化盡可能地提高懸架性能,但被動懸架依然只能在特定的路況才能獲得最佳的性能。主動懸架可以根據汽車行駛實時改變懸架的剛度和阻尼系數,理論上可以滿足不同行駛工況下的平順及操作性能要求,其應用尚不廣泛,多在高檔汽車上使用;半主動懸架的特點是不改變懸架系統的剛度,僅僅改變減振器的阻尼系數,不需要外加動力源,工作時也幾乎不消耗汽車的動力,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更加平衡。其中半主動懸架和主動懸架都需要采用阻尼可調減振器作為其控制系統的執行器。
從減振器阻尼產生機理來看,實現阻尼調節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調節減振器油液黏度,二是調節油液節流口的開度。采用第一種方式的主動減振器有磁流變和電流變減振器,磁流變(電流變)減振器是以磁流變液體(分散的鐵粉微粒)為介質的柱式減振器,通過調節電流改變磁場(電場)強度,改變磁性流體的粘、剪特性,進而達到改變阻尼特性的目的。采用第二種方式的主動減振器一般為電磁閥式主動減振器,一般采用步進電機調節內置于活塞上的節流口實現調節阻尼或者在原有的雙筒式減振器基礎上增加中間缸和電磁閥實現調節阻尼。
目前市面上電磁閥式阻尼可調減振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控制閥閥安裝于減振器外缸筒外端的外置閥式阻尼可調減振器,二是控制閥閥安裝于減振器工作桿活塞處的內置閥式阻尼可調減振器。以下分別為外置和內置閥式阻尼可調減振器技術方案的描述。
外置閥式阻尼可調減振器技術方案:“一種電機驅動阻尼可調減振器”(下文簡稱“背景方案一”,公開號:CN104912991A公開日:2015.09.16)是一種應用于汽車懸架系統中的電機驅動阻尼減振器。該減振器包括儲油缸、底閥總成、電機控制閥總成、工作缸、中間缸、活塞閥總成、導向器總成和活塞桿;其中底閥總成與工作缸下端配合并置于儲油缸底部,活塞閥總成與活塞桿配合并置于工作缸內部,活塞閥總成外邊緣與工作缸內側邊緣接觸形成移動副并且接觸面形成了對于油液的動密封,導向器總成置于儲油缸和工作缸的上端并且分別與儲油缸和工作缸內邊緣相配合形成對油液的靜密封,中間缸與工作缸外表面相配合,工作缸上側開有流通孔與中間缸相通,中間缸下側向外開有一喇叭口,電磁控制閥總成下端與中間缸的喇叭口相配合,電機控制閥總成與儲油缸相連接。
該實用新型的特點是在普通液壓減振器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中間缸和電磁閥,使油液在工作缸和儲油缸之間轉移的過程中經過控制閥控制的中間缸,通過改變控制閥開度的方式,達到控制油液流通面積的目的,以實現減振器阻尼可調。
該實用新型的缺點是:
1、該技術需要在普通減振器基礎上加入一個中間缸體,且在內缸筒、中間缸筒和外缸筒上同時開同心孔,然后將控制閥置于其中。其工藝控制難度大,易造成誤差,且對裝配精度有較高要求。
2、該技術中的控制閥采用壓緊、卡緊的方式固定,在使用過程中經油液的摩擦、沖擊,易出現控制閥安裝松動、油液泄露的問題,大大影響了其性能,嚴重者會產生安全隱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8078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緩沖彈簧
- 下一篇:一種減震器端部用防護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