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防撞裝置和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683342.1 | 申請日: | 2018-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291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27/00 | 分類號: | B62J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崔曉嵐;張穎玲 |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區西小口***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撞裝置 緩沖件 支撐件 芯部 抗沖擊性 外力撞擊 申請 沖擊力 破損 吸收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防撞裝置和車輛,所述防撞裝置包括:支撐件和緩沖件;所述支撐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撐件外側的包裹芯部;所述緩沖件具有彈性,所述緩沖件包裹在所述包裹芯部外,所述緩沖件通過包裹在所述包裹芯部外與所述支撐件連接。當本申請實施例的防撞裝置受到外力撞擊時,緩沖件能夠吸收一部分碰撞的沖擊力,提高了防撞裝置的抗沖擊性,降低了防撞裝置的破損的風險。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撞裝置和車輛。
背景技術
平衡車或電動車等車輛的車體上除了承重部件需要金屬部件來支撐外,其外觀部件大都為塑膠件。然而,當車輛受到外力撞擊后,這類塑膠件容易被破壞。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防撞裝置及車輛。
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防撞裝置,所述防撞裝置包括:支撐件和緩沖件;
所述支撐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撐件外側的包裹芯部;
所述緩沖件具有彈性,所述緩沖件包裹在所述包裹芯部外,所述緩沖件通過包裹在所述包裹芯部外與所述支撐件連接。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緩沖件內側設置有包裹卡槽,所述包裹卡槽包裹在所述包裹芯部外。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支撐件為U形,所述緩沖件為U形;
所述包裹芯部沿所述支撐件周向設置,且所述包裹芯部為U形;對應地,所述包裹卡槽沿所述緩沖件周向設置,且所述包裹卡槽為U形。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包裹卡槽的槽底寬度大于所述包裹卡槽的槽口寬度。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包裹卡槽的槽寬隨著靠近所述包裹卡槽的槽口而逐漸減小。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包裹卡槽截面形狀為梯形。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包裹芯部具有通槽;
所述緩沖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包裹卡槽內的防脫部,所述防脫部位于所述通槽內并與所述通槽匹配。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包裹芯部具有至少兩個通槽,所述至少兩個通槽都為長條形,所述至少兩個通槽沿所述包裹芯部的周向設置;
所述緩沖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包裹卡槽內的至少兩個防脫部,且所述至少兩個防脫部的數量與所述至少兩個通槽的數量相同,所述至少兩個防脫部的形狀為長條形;所述至少兩個防脫部分別對應位于所述至少兩個通槽內。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支撐件還包括與所述包裹芯部的內側連接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具有沿所述包裹芯部的頂側延伸的第一遮擋端,所述第一遮擋端與所述包裹芯部的頂側面之間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
所述緩沖件位于所述包裹卡槽頂側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連接部還具有沿所包裹芯部的底側延伸的第二遮擋端,所述第二遮擋端與所述包裹芯部的底側面之間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間;
所述緩沖件位于所述包裹卡槽底側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間內。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遮擋端與所述包裹芯部的頂側面之間形成有第一包裹角,所述第一包裹角小于等于60度。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遮擋端與所述包裹芯部的底側面之間形成有第二包裹角,所述第二包裹角小于等于90度。
在一些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連接部還設有固定孔,所述防撞裝置通過所述固定孔與其他結構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68334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