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載重用低扁平充氣子午線輪胎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0532972.9 | 申請日: | 2018-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983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春生;俞惠友;侯丹丹;王學瑞;曹秋菊;袁夢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C9/02 | 分類號: | B60C9/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徐金杰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束層 充氣子午線輪胎 低扁平 載重 本實用新型 輪胎 帶束層結構 鋼絲帶束層 接地形狀 排列方向 使用壽命 載重輪胎 胎體層 鋼絲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載重輪胎,尤其涉及一種載重用低扁平充氣子午線輪胎。一種載重用低扁平充氣子午線輪胎,其帶束層結構組成為:與胎體層相鄰的鋼絲帶束層是一層沿周向平行排列的0°帶束層即1號帶束層,在1號帶束層外側是一層沿周向按角度20°~65°排列的2號帶束層,在2號帶束層外側是一層沿周向平行排列的0°帶束層即3號帶束層,在3號帶束層外側是一層沿周向按角度20°~65°排列的4號帶束層;其中,4號帶束層與2號帶束層的鋼絲排列方向相互交叉。本實用新型用以解決此類輪胎在使用壽命中后期接地形狀的變化問題,以保證輪胎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載重輪胎,尤其涉及一種載重用低扁平充氣子午線輪胎。
背景技術
輪胎扁平化是當前載重子午線充氣輪胎的發(fā)展趨勢,而在載重低扁平子午線輪胎的發(fā)展中,能夠開發(fā)有良好、合理的接地印痕的低扁平輪胎一直以來是輪胎企業(yè)技術攻關的難點之一。而帶束層作為載重胎胎面的主要受力部件,其設計直接影響著輪胎的接地印痕形狀。
傳統(tǒng)低扁平載重子午線輪胎帶束層結構的設計主要以四層帶束沿周向按照一定角度排列形成交叉帶束層結構,但其接地形狀容易呈現(xiàn)出“啞鈴型”形狀,影響著輪胎的耐偏磨與操縱等性能。最新報道的低扁平載重子午線輪胎帶束層結構,通過是由至少兩層以上的沿周向按照一定角度排列的交叉帶束層與至少一層以上的沿周向按照0°角度排列的0°帶束層組合而成。
而對于扁平比位于60以下的輪胎,在使用上述0°帶束層結構時,除應具有良好、合理的接地印痕外還應盡可能維持輪胎在使用中后期階段的接地形狀,以確保輪胎在使用中后期仍具有良好的耐偏磨與操縱等性能,這也是企業(yè)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載重用低扁平充氣子午線輪胎,用以解決此類輪胎在使用壽命中后期接地形狀的變化問題,以保證輪胎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載重用低扁平充氣子午線輪胎,其帶束層結構組成為:與胎體層相鄰的鋼絲帶束層是一層沿周向平行排列的0°帶束層即1號帶束層,在1號帶束層外側是一層沿周向按角度 20°~65°排列的2號帶束層,在2號帶束層外側是一層沿周向平行排列的0°帶束層即3號帶束層,在3號帶束層外側是一層沿周向按角度20°~65°排列的4號帶束層;其中,4號帶束層與2號帶束層的鋼絲排列方向相互交叉。
作為優(yōu)選,上述的帶束層結構,由于在兩層0°帶束層之間夾入了一層沿周向成角度排列的帶束層,使得1號和3號0°帶束層從成型到硫化所受到的膨脹率不同。在低應力條件下, 3號帶束層鋼絲在模具內(nèi)受到的膨脹率S3大于1號帶束層鋼絲在模具內(nèi)所受到的膨脹率S1。
作為再優(yōu)選,其中,在低應力條件下,3號帶束層鋼絲的膨脹率S3與1號帶束層鋼絲的膨脹率S1滿足以下關系:
α的范圍為0~5%,最佳效果的范圍是0~0.2%;
r1f:成型時1號帶束層成型鼓貼合半徑;
r1t:硫化后模具內(nèi)1號帶束層底部半徑;
r3f:成型時3號帶束層成型鼓貼合半徑;
r3t:硫化后模具內(nèi)3號帶束層底部半徑。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除了要維持輪胎在使用前后接地形狀穩(wěn)定的問題外,還要解決輪胎帶束鋼絲斷裂問題。
作為優(yōu)選,選取1號0°帶束層鋼絲張力-伸張?zhí)匦郧€的拐點為2%伸張(即低應力條件下伸張率s1為2%)的鋼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53297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