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新能源客車恒溫供暖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65661.0 | 申請日: | 2018-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552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蘇海浪;洪鉛平;吳偉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偉特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H1/22 | 分類號: | B60H1/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廈門市火炬高新區(翔***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供暖控制系統 新能源客車 石墨烯 溫度傳感器 客車電源 加熱板 預設 供暖 溫度傳感器檢測 客車 本實用新型 工作電源 供暖控制 恒溫控制 加熱地板 舒適度 加熱 車廂 智能 轉換 | ||
一種新型的新能源客車恒溫供暖控制系統。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的新能源客車恒溫供暖控制系統,智能供暖和恒溫控制,提高冬天乘坐客車的舒適度,包括高壓客車電源,DC/DC轉換器,供暖控制單元,溫度傳感器和石墨烯加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壓客車電源通過所述的DC/DC轉換器轉換為所述的石墨烯加熱板的工作電源,所述的溫度傳感器檢測客車內的溫度,所述的供暖控制系統接收所述的溫度傳感器的信號和供暖溫度預設值信號,啟動或停止所述的石墨烯加熱板的加熱,保持車廂溫度在預設值。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新能源客車供暖技術領域,特別是純電動公交車供暖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乘坐客車的舒適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北方的冬季,需要對車廂內供暖且保持舒適的溫度。現有的純電動公交車供暖控制系統普遍采用駕駛員人工控制,由駕駛員設定某一空調功率檔位,系統比較簡單,無法根據車廂內的溫度智能供暖和控制溫度。
另外,空調制暖系統耗能不容忽視,會降低純電動公交車續航能力,增加停運充電次數,從而增加了運營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新能源客車恒溫供暖控制系統,采用智能供暖和恒溫控制方式,不僅提高冬天乘坐客車的舒適度,還簡化供暖系統結構,減輕整車重量,達到了節能降本的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型的新能源客車恒溫供暖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壓客車電源、DC/DC轉換器、供暖控制單元、溫度傳感器和石墨烯加熱地板;石墨烯加熱地板替代現有的純電動公交車的地板和空調制暖系統;客車高壓電源通過DC/DC轉換器,為石墨烯加熱地板提供工作電源;24V的蓄電池正負極分別連接供暖控制單元第九和第十引腳,為供暖控制單元提供工作電壓;供暖控制單元第五和第六引腳連接車廂前部和中部溫度傳感器,供暖控制單元第七和第八引腳連接車廂尾部溫度傳感器,檢測車廂內溫度;供暖控制單元第十一和十二引腳連接溫度數顯,將車廂溫度顯示給駕駛員;供暖控制單元第一和二引腳連接供暖開關,接通或斷開回路的繼電器,控制石墨烯加熱板的電源回路;供暖控制單元第十三引腳連接溫度過熱警示燈,當溫度異常高時,警示燈亮起,提醒駕駛員關閉供暖開關;供暖控制單元第十四引腳接收供暖溫度預設值信號;供暖控制單元第三引腳連接CAN-H,第四引腳連接CAN-L,與CAN總線進行數據通訊。
對于上述的新型的新能源客車恒溫供暖控制系統,當駕駛員閉合供暖開關,車廂內的溫度不高于供暖溫度預設值時,供暖控制單元接通繼石墨烯加熱板電源回路,加熱信號燈亮起,開始供暖;當車廂內的溫度高于供暖溫度預設值時,供暖控制單元點斷開石墨烯加熱板電源回路,加熱信號燈熄滅,停止加熱,石墨烯加熱地板的余熱供暖,保持車廂溫度在預設值。
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
1.智能供暖和恒溫控制,減少對電池的消耗;
2.石墨烯加熱地板替代現有的地板和空調制暖系統,減輕整車重量以及降低整車成本;
3.結構簡單,實現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器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溫度傳感器和石墨烯加熱地板位置圖;
在圖1-3中:
1、客車高壓電源,2、DC/DC轉換器,3、熔斷器一,4、熔斷器二,5、熔斷器三,6、熔斷器四,7、繼電器一,8、發光二極管一,9、發光二極管二,10、熔斷器五,11、繼電器二,12、供暖開關,13、扶手一,14、扶手二,15、前部和中部車廂的石墨烯加熱地板,16、尾部車廂的石墨烯加熱地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偉特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偉特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656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