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電動平衡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265657.4 | 申請日: | 2018-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2483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維彬;黃智威;呂士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美國銳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K11/00 | 分類號: | B62K11/00;B62K1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衡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4 | 代理人: | 朱穆峰 |
| 地址: | 美國加利福尼***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相鄰車輪 踏板 控制系統 連接機構 踏板機構 車輪 駕駛 本實用新型 控制器 平衡車 電源 傳感器檢測 車輪轉動 感應信號 輪轂電機 外側設置 娛樂性 雙腳 驅動 靈活 | ||
本實用新型記載了一種新型電動平衡車,包括若干個車輪、踏板機構、連接機構、控制系統和電源;其中,所述踏板機構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車輪的外側;所述連接機構位于相鄰車輪之間,所述連接機構的端部與所述踏板機構相連;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位于相鄰車輪之間,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若干個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獲取傳感器檢測的感應信號,控制相應的輪轂電機驅動相應的車輪轉動;所述電源位于相鄰車輪之間。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至少兩車輪的外側設置踏板,駕駛者將兩腳放在相鄰車輪的外側踏板上駕駛時,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另外,還可以在車輪外側和相鄰車輪之間都設置踏板,使得駕駛者可以在駕駛中靈活改變雙腳的位置,最終提高了娛樂性。
本申請要求2017年3月14日提交的申請號為CN201720244543.7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并通過引用,將上述申請全文并入本申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電動平衡車,尤其涉及一種可以由駕駛者通過自身平衡或雙腳扭轉承載平臺而驅動的電動平衡車。
背景技術
電動平衡車是一種在近年內引起極大風潮的嶄新交通工具,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建立在一種被稱為“動態穩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即車輛自身的自動平衡能力。先通過感測車體所處的樞轉狀態,在利用中央微處理器進行計算和分析,從而操控電動機進行相應的動作,進而達到平衡車的動態穩定。
從外型上看,常見的電動平衡車一般由兩個車輪組成,分別分布在駕駛者的左右兩側,在兩個車輪之間設置有可以相對轉動的兩個承載平臺,駕駛者的雙腳分別站在兩個承載平臺上,再通過駕駛者的雙腳或重心的變化使其所站立的承載平臺產生樞轉,從而達到操控車體前進、后退、停止以及旋轉等動作。
另外,電動平衡車還包括獨輪車,獨輪車在一個車輪的兩側有兩個承載平臺,駕駛者先后將腳放在兩個承載平臺,保持獨輪車平衡,操控獨輪車動作。獨輪車占地面積小,車體結構簡單,但獨輪車與地面僅有一個接觸點,動態不平衡性更明顯,穩定性和安全性較低。
因此,現有的兩輪電動平衡車一般兩個踏板設置在兩個車輪的內側,此種結構較為單一;獨輪電動平衡車操作靈敏,但安全性不高,從而導致了駕駛者樂趣較低或其他人不敢輕易嘗試的缺陷。
綜上所述,現有的電動平衡車仍存在需要改進的空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駕駛樂趣較低和安全穩定不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電動平衡車,在車輪的外側設置了踏板,車輪至少為兩個,從而極大的豐富了駕駛的操作方式,提高了駕駛的樂趣,并保障了駕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電動平衡車,包括若干個車輪、踏板機構、連接機構、控制系統和電源;其中,所述踏板機構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所述車輪的外側;
所述連接機構位于相鄰車輪之間,所述連接機構的端部與所述踏板機構相連;
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位于相鄰車輪之間,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若干個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獲取傳感器檢測的感應信號,控制相應的輪轂電機驅動相應的車輪轉動;
所述電源分別與控制系統以及輪轂電機電性連接。
可選地,所述車輪的數量為2個,所述車輪包括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
可選地,所述踏板的數量為2個,所述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
可選地,所述踏板機構還包括踏板蓋,所述連接機構與所述踏板蓋連接,所述踏板蓋與所述車輪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機構的長度小于所述相鄰車輪的間距。
可選地,所述踏板蓋連接于所述踏板,所述踏板蓋包括第一踏板蓋和第二踏板蓋,所述第一踏板蓋和第二踏板蓋分別從對應車輪的外側延伸至對應車輪的上方和內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美國銳哲有限公司,未經美國銳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2656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