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和車輛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0163268.0 | 申請日: | 2018-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80083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賈立進;陳平;梁晨;李從心;印博;鄧威;李學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613 | 分類號: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4;H01M10/65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創(chuàng)嘉友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陳慶超;桑傳標 |
| 地址: | 1013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電池發(fā)動機 冷卻系統(tǒng) 送風裝置 殼體 進氣口 冷卻風 發(fā)電功率 散熱效果 出氣口 封閉 散熱 連通 容納 | ||
1.一種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風裝置和能夠容納燃料電池發(fā)動機(20)的封閉的殼體(30),所述殼體(30)上開設有第一進氣口(31)和第一出氣口(32),所述第一進氣口(31)和所述送風裝置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裝置包括空氣壓縮機(11),所述空氣壓縮機(11)具有第二進氣口(111)和第二出氣口(112),所述第二出氣口(112)和所述第一進氣口(31)通過第一氣體管道(41)連通。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裝置還包括空氣濾清器(12),所述空氣濾清器(12)具有第三進氣口(121)和第三出氣口(122),所述第三出氣口(122)和所述第二進氣口(111)通過第二氣體管道(42)連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氣口(31)和所述第一出氣口(32)開設在所述殼體(30)的相對的兩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氣口(32)連接有能夠延伸至車輛的尾部的第三氣體管道(43)。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系統(tǒng)還包括由冷卻液、液冷水管(50)和散熱器(60)構成的液冷系統(tǒng),所述散熱器(60)設置在所述殼體(30)的外側,所述液冷水管(50)貼近所述燃料電池發(fā)動機(20)設置且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散熱器(60)的進水口和出水口。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裝置連接有朝向所述散熱器(60)的吹風通道(70)。
8.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電池發(fā)動機(20)和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冷卻系統(tǒng)。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電池發(fā)動機(20)上設置有多個間隔的散熱翅片(21)。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氣口(31)和所述第一出氣口(32)的平面分別垂直于所述散熱翅片(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jīng)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6326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車用鋰電池散熱裝置
- 下一篇:灌封工裝及液冷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