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140231.6 | 申請日: | 2018-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7442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朱蔚;黃國華;胡余平;陶鋒燁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嘉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0 | 分類號: | H05K5/00;H05K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聯科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姚海波 |
| 地址: | 314001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塑殼 電子元器件 密封機構 內嵌 定位座 膠圈 嵌圈 機械技術領域 芯片 本實用新型 緊配合連接 密封膠填充 上端開口 凹入的 端口處 膠圈套 密封膠 緊壓 空腔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著穩定性差的問題。本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塑殼內部為空腔且上端開口,塑殼內安裝有芯片本機構包括內嵌圈、膠圈和密封膠,上述芯片位于塑殼底部處,上述內嵌圈緊配合連接在塑殼端口處,所述內嵌圈外側具有凹入的定位座,上述膠圈套在定位座上且膠圈被緊壓在內嵌圈與塑殼之間,上述密封膠填充在內嵌圈內部。本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穩定性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
背景技術
灌封后的電子元器件在長時間高底溫變化環境下工作,且由于塑殼材質與灌封膠不親和、不易粘接,灌封膠與外殼會出現開裂脫膠現象,空氣中的水氣通過縫隙滲入元器件內,最終導致元器件損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且穩定性高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塑殼內部為空腔且上端開口,塑殼內安裝有芯片,其特征在于,本機構包括內嵌圈、膠圈和密封膠,上述芯片位于塑殼底部處,上述內嵌圈緊配合連接在塑殼端口處,所述內嵌圈外側具有凹入的定位座,上述膠圈套在定位座上且膠圈被緊壓在內嵌圈與塑殼之間,上述密封膠填充在內嵌圈內部。
本密封機構創造性的將密封膠填充在內嵌圈內。內嵌圈與密封膠之間具有比較高的親合性,能保證密封膠與內嵌圈之間穩定連接在一起。
定位座能對膠圈定位,保證膠穩定的位于內嵌圈與塑殼之間。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所述塑殼底部為與芯片相匹配的安裝腔一,塑殼上部為與內嵌圈相匹配的安裝腔二,上述芯片位于安裝腔一處,上述內嵌圈位于安裝腔二處。
安裝腔一用于安裝芯片,安裝腔二用于安裝密封膠。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所述芯片上具有連接導線,上述連接導線穿過密封膠并伸出塑殼。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所述內嵌圈內側下端處具有凹入的定位部,上述密封膠填充在定位部處。
定位部的設置能使密封膠穩定填充在內嵌圈內,避免密封膠由于內嵌圈脫離。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所述內嵌圈上端與塑殼上端相平齊。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所述密封膠上部與內嵌圈上端相平齊。
這樣的結構能提高整個機構的結構緊湊性。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上述定位座由內嵌圈中部延伸至下端處,所述內嵌圈下端處具有具有貫穿的缺口,且缺口將定位座與安裝腔一相連通。
缺口的設置能使密封膠進入定位座處,有效消除定位座與塑殼之間的間隙。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所述缺口的數量為兩個且對稱設置在內嵌圈兩側。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所述內嵌圈上端具有凹入的裝卸口。
通過裝卸口能將內嵌圈方便的與塑殼相連。
在上述的電子元器件中塑殼的密封機構中,所述定位座為內嵌圈側部環形凹入的定位槽,上述膠圈嵌于定位槽處且膠圈被緊壓在塑殼與內嵌圈之間。
這樣的結構能將膠圈穩定連接在內嵌圈外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嘉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嘉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14023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鎂合金壓鑄箱
- 下一篇:一種殼體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