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下控制臂及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003194.4 | 申請日: | 2018-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020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5 |
| 發明(設計)人: | 侯建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7/00 | 分類號: | B60G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黃溪;黃健 |
| 地址: | 1013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控制臂 襯套管 上板 副車架 球頭座 車體 下板 本實用新型 板狀本體 安裝柱 軸向 車型 汽車 制動器 邊緣連接 輪轂支架 通用程度 輕載荷 重載荷 輪轂 球頭 預留 承載 開發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下控制臂及汽車,該下控制臂位于車體的副車架和制動器的輪轂支架之間,包括板狀本體,板狀本體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為三角形,上板的三個端部分別連接有用于與副車架的上安裝柱相連的第一襯套管、用于與副車架的下安裝柱相連的第二襯套管和用于與輪轂的安裝球頭相連的球頭座;第一襯套管和球頭座的軸向朝向車體的尾部一側,第二襯套管的軸向朝向車體的頭部一側;上板的邊緣和下板的邊緣連接,下板的端部分別與第一襯套管和球頭座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控制臂及汽車具有較高的承載強度,能夠適應重載荷和輕載荷兩種車型的使用,為重載荷車型的開發提供技術預留,提高了該下控制臂的通用程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及汽車懸架系統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下控制臂及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下控制臂是汽車懸架及支架系統中的重要部件,在輪胎上下運動過程中作為導向和傳力元件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汽車的主要承載部件之一,其能將作用在車輪上的各種力傳遞至車體,同時保證車輪按一定軌跡運動。下控制臂分別通過球鉸或者襯套把車輪和車體彈性地連接在一起。
目前的下控制臂主要包括橫拉桿、縱拉桿、單控制臂和叉形臂(V形臂)等類型。其中橫拉桿多應用于汽車的多連桿懸架和轉向系統中,其一端的橡膠襯套與車架或車體連接,另一端的橡膠襯套與輪轂連接。縱拉桿多應用于拖拽式懸架,在縱拉桿的兩個端部和中部位置均設置有橡膠襯套,中部的橡膠襯套安裝在車體中部的受力部位,一端的橡膠襯套與車體連接,另一端的橡膠襯套與輪轂連接,中部的橡膠襯套安裝在減震器的下端,起支撐和減震的作用。單控制臂多用于多連桿懸架,兩個單控制臂配合使用,可以傳遞來自車輪的橫向和縱向載荷。而叉形臂多用于雙橫臂獨立懸架中,臂體的叉形結構主要傳遞橫向載荷。上述的下控制臂大多為板狀結構,在板狀的端部或中部連接有襯套管或球頭座用于與車體的襯套和球頭連接。為了增加整個下控制臂的承載強度,會增加板狀下控制臂的厚度,而為了減輕整個下控制臂的重量,又會在板狀下控制臂的中部開設通孔,以使下控制臂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度的同時質量較輕。
現有技術中,板狀結構的下控制臂在完成傳遞載荷和導向工作時,易發生彎折和變形,造成其承載強度降低。然而為提高下控制臂的承載強度以及剛度,單純增加厚度會造成該下控制臂無法適應車體內的安裝間隙,使得該下控制臂無法完全滿足重載荷車型的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下控制臂及汽車,該下控制臂具有較強的承載強度,能夠適應重載荷和輕載荷兩種車型的使用,為重載荷車型的開發提供技術預留,提高了該下控制臂的通用程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下控制臂及汽車,其中該下控制臂,位于車體的副車架和制動器的輪轂支架之間,包括板狀本體,板狀本體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為三角形,上板的三個端部分別連接有用于與副車架的上安裝柱相連的第一襯套管、用于與副車架的下安裝柱相連的第二襯套管和用于與輪轂的安裝球頭相連的球頭座;第一襯套管和球頭座的軸向朝向車體的尾部一側,第二襯套管的軸向朝向車體的頭部一側。
上板的邊緣和下板的邊緣連接,下板的端部分別與第一襯套管和球頭座連接。
在上述的下控制臂中,可選的是,上板的邊緣處具有朝向下板一側彎折的第一彎折邊,下板的邊緣處具有朝向上板一側彎折的第二彎折邊,第一彎折邊和第二彎折邊連接。
上板的板面、下板的板面、第一彎折邊和第二彎折邊共同圍設并在上板和下板之間形成腔體。
在上述的下控制臂中,可選的是,板狀本體的至少一部分板面朝向或遠離腔體方向彎折,并形成加強部,加強部的表面高度或低于板狀本體的其余部分的板面高度。
在上述的下控制臂中,可選的是,上板和/或下板的靠近第二襯套管一側的板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通孔。
在上述的下控制臂中,可選的是,球頭座包括連接桿和供輪轂的安裝球頭卡入的球頭座,連接桿的一端與球頭座連接,連接桿的另一端伸入腔體中并與上板和下板均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00319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下控制臂、汽車懸架和汽車
- 下一篇:后上控制臂總成和具有其的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