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25400.6 | 申請日: | 2018-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197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朱仕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動能(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1/02 | 分類號: | F17D1/02;F17D3/01;G01M3/3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北京經濟***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力容器 高壓儲氣 壓縮機組 氣密性實驗 總管 回收利用系統 壓縮空氣能量 余氣回收系統 中壓儲氣罐 支路 余氣 進氣口 高壓管路連接 熱能回收系統 氣密性試驗 充氣過程 低壓空氣 多級利用 發電系統 節能環保 空氣動力 回收 出氣口 冷氣 三聯 中壓 充氣 能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進行氣密性試驗的壓力容器;給予壓力容器進行充氣的壓縮機組;壓縮機組的出氣口連接高壓儲氣總管,高壓管路連接用于收集壓縮機組在充氣過程中熱量的熱能回收系統;所述高壓儲氣總管連接高壓儲氣系統;所述高壓儲氣總管還連接余氣回收支路,所述余氣回收支路連接中壓儲氣罐;所述中壓儲氣罐連接中壓空氣動力發電系統;還包括用于收集壓力容器內低壓空氣的低壓余氣回收系統;所述低壓余氣回收系統連接壓縮機組進氣口。本發明可以實現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時的電能、熱能、冷氣三聯供,實現能量多級利用,變廢為寶,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達到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能量回收利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 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壓力容器是一種能夠承受壓力的密閉容器。壓力容器的用途極為廣泛,它 在工業、民用、軍工等許多部門以及科學研究的許多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其中以在化學工業與石油化學工業中用最多,僅在石油化學工業中應用 的壓力容器就占全部壓力容器總數的50%左右。壓力容器在化工與石油化工領 城,主要用于傳熱、傳質、反應等工藝過程,以及貯存、運輸有壓力的氣體或液 化氣體;在其他工業與民用領域亦有廣泛的應用,如空氣壓縮機。
根據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的規定,生產每個單元的壓力容器在出廠時,必 須進行氣密性實驗,氣密性試驗是指為防止壓力容器發生泄漏而進行的以氣體 為加壓介質的致密性試驗的一種。對于高壓容器在進行氣密性實驗時,這里指 的高壓容器的壓力一般為10.0MPa≤p<100.0MPa;在氣密性實驗時首先將高壓氣 體通過壓縮機壓入壓力容器內,進行檢測,檢測后需要釋放內部的高壓氣體至 一定安全范圍內;目前的做法是將這部壓縮空氣直接釋放,造成資源的浪費, 因為高壓氣體在獲得的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例如電能;壓力值越高,所消 耗的能量也就越多;眾所周知,壓縮空氣釋放是一個釋放能量的過程,為此本 發明設計一種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 本系統可以實現電、熱、冷三聯供,實現能量多級利用,大大節約能量,提高 了能源的利用率。
另外,申請人在提交申請前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咨詢中心提交了關 于本申請的檢索報告請求,案件編號G1812128,檢索報告中引用的專利類型全 為“A”文件,也就是背景技術文件,即反應權利要求的部分技術特征或者有 關的現有技術的一部分文件;CN104359001A、CN205402748U、CN102338685A、 CN108613012A、CN208000208U、CN107781137A、US4142379A、FR2426802A、 US5121607A;檢索報告的結果中最接近的對比文件是CN104359001A,根據檢 索報告的結果,本申請符合專利法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供參考;申請人 提交了本發明,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 量回收利用系統。本系統可以實現電、熱、冷三聯供,實現能量多級利用,大 大節約能量,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 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動能(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動能(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254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