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25400.6 | 申請日: | 2018-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197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朱仕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動能(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1/02 | 分類號: | F17D1/02;F17D3/01;G01M3/3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北京經濟***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力容器 高壓儲氣 壓縮機組 氣密性實驗 總管 回收利用系統 壓縮空氣能量 余氣回收系統 中壓儲氣罐 支路 余氣 進氣口 高壓管路連接 熱能回收系統 氣密性試驗 充氣過程 低壓空氣 多級利用 發電系統 節能環保 空氣動力 回收 出氣口 冷氣 三聯 中壓 充氣 能源 | ||
1.一種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
包括進行氣密性試驗的壓力容器;
給予壓力容器進行充氣的壓縮機組;壓縮機組產生壓縮高壓空氣的壓力為35Mpa;壓縮機組連接用于控制壓縮機工作狀態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連接電源;所述壓縮機組的出氣口連接高壓儲氣總管,所述高壓管路連接用于收集壓縮機組在充氣過程中熱量的熱能回收系統;
所述高壓儲氣總管連接高壓儲氣系統,所述高壓儲氣系統包括數個串聯的高壓儲氣瓶單體,每個高壓儲氣瓶單體內儲存的壓縮空氣的壓力為15~42Mpa;所述高壓儲氣系統通過高壓充氣總管連接第一分配器的進氣口,所述高壓充氣總管上安裝有第一控制閥;所述第一分配器的出氣口連接用于連接進行氣密性試驗的壓力容器的高壓充氣管;
所述高壓儲氣總管還連接余氣回收支路,所述余氣回收支路連接第二分配器的第一進氣口,所述第二分配器的出氣口連接中壓儲氣支路,所述中壓儲氣支路連接儲存中壓為12Mpa~15M pa壓縮空氣的中壓儲氣罐;所述中壓儲氣罐連接中壓空氣動力發電系統;所述余氣回收支路上設有向著第一分配器方向開啟的第一單向閥,第一單向閥的開啟壓力為大于42Mpa;所述中壓儲氣支路上設有向著中壓儲氣罐方向開啟的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的開啟壓力大于于12Mpa;
還包括用于收集壓力容器內5Mpa~12Mpa壓縮空氣的低壓余氣回收系統;所述低壓余氣回收系統連接壓縮機組進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能回收系統包括用于盛裝換熱介質的換熱箱,所述高壓儲氣總路盤繞在換熱箱內,高壓儲氣總管的出氣口延伸出換熱箱并通過數個支管連接高壓儲氣瓶單體,所述換熱箱連接提供介質循環的水泵,換熱箱的進水口連接換熱介質;換熱箱的出水口連接儲熱介質箱;所述儲熱介質箱和換熱箱之間的輸水管路上安裝有控制水泵工作狀態的控制器;所述儲熱介質箱的出水口外連接用戶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氣回收系統包括第三壓力分配器,所述第三壓力分配器的進氣端設有數個進氣支路,每個進氣支路上設有放氣閥;每個進氣支路均連接內有5Mpa~12Mpa壓縮空氣的壓力容器,所述第三壓力分配器連接余氣回收總管,余氣回收總管連接緩存5Mpa~12Mpa壓縮空氣的余氣緩沖罐的進氣口,余氣回收總管上設有向著余氣緩沖罐方向開啟的第三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的開啟壓力大于5Mpa;所述余氣緩沖罐的出氣口安裝有向著壓縮機組開啟的第四單向閥,第四單向閥的開啟壓力大于5Mpa;第四單向閥的出氣端安裝有切換壓力容器供氣和常壓空氣進氣的電控球閥,所述電動球閥的出氣端連接壓縮機組的進氣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壓空氣動力發電系統包括連接中壓儲氣罐的減壓裝置、減壓裝置的輸出端連接恒壓裝置,所述恒壓裝置的輸出端連接膨脹機,所述膨脹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發電機,所述發電機通過控制柜連接蓄電池和動力電源;所述膨脹機的尾氣管輸出的冷氣連接冷風系統。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壓力容器氣密性實驗過程中的壓縮空氣能量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蝸輪增壓熱能回收系統;所述蝸輪增壓熱能回收系統包括蝸輪增壓器,所述蝸輪增壓器的尾氣蝸輪的進氣口連接空氣壓縮膨脹機排氣口,尾氣蝸輪的出氣口連接排氣尾管;蝸輪增加器的進氣蝸輪的進氣口連接與大氣連通的空氣過濾器;進氣蝸輪的出氣口通過耐熱管路連接空氣壓縮膨脹機或者熱氣儲存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動能(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動能(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2540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