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道路限高探知系統及主動剎車防撞保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14747.0 | 申請日: | 2018-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773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庭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庭宇 |
| 主分類號: | B60T7/22 | 分類號: | B60T7/22;B60Q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高志軍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抓取 障礙物 防撞保護裝置 攝像頭系統 姿態傳感器 車輛道路 雷達系統 主動剎車 龍門架 限高 觸發執行機構 輔助系統 實時位置 外形輪廓 顯示提示 語音警告 坡度 過濾 探測 行進 反饋 海拔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道路限高探知系統及主動剎車防撞保護裝置,它包括攝像頭系統、雷達系統、姿態傳感器、執行機構和語音警告及顯示提示輔助系統,所述攝像頭系統負責抓取前方的物體,識別“龍門架”形狀的物體,利用TSR和LKA等現有功能,判斷是否為行進方向可疑障礙物,過濾反向障礙物。所述雷達系統負責探測被抓取物體的外形輪廓以及反饋實時位置,再通過姿態傳感器對車輛本身所處的海拔以及坡度進行計算,并與被抓取物體的高度進行對比,計算出是否需要觸發執行機構,利用DBS,FCW和AEB等現有功能,實現對龍門架障礙物的反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主動安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車輛道路限高探知系統及主動剎車防撞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經濟不斷快速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智能化汽車制造產業鏈進入了超高速的發展期,越來越多的商用車,如貨運物流、快遞配送、重型特種運輸等行業,對用車的功能有了比以往更高的需求,各行業領軍企業不再單純的以車輛的性價比、維修便利性、使用成本等考核商品車的性能以及作為最終的購買參考,更多的,他們已經開始瞄準車輛的智能化和互聯網功能,例如自動駕駛、車道保持、并線輔助、主動剎車、車載人機用戶體驗等一系列主被動安全功能,而在乘用車領域,隨著車輛保有量的不斷提升以及人民消費水平的升級,將會出現越來越細化的汽車使用場景分類和相應的市場,由此,未來將出現各種形式和制式的車輛,它們的車身高度將會是多種多樣的,不論是商用車或是乘用車,在如此繁多的車輛形式行走的道路路網上,勢必對目前國家標準的限高龍門架制造不小的麻煩,也許未來不能僅僅粗略的把限高定義成大型車和小型車,統一限定在某個高度值,然而現今并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各地的各類限高龍門架也是五花八門,這種現狀造成了超高車不易判斷自身是否超高,或因駕駛者頻繁更換所駕駛車輛,對其不熟悉導致過失和疏忽大意,從而撞擊限高欄桿引發車損人傷事故,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以及其他道路使用者、參與者造成極大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是如今五花八門的限高架和駕駛者的疏忽大意導致的交通安全事故等問題,提供一種車輛道路限高探知系統及主動剎車防撞保護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車輛道路限高探知系統及主動剎車防撞保護裝置,它包括攝像頭系統、雷達系統、姿態傳感器、執行機構和語音警告及顯示提示輔助系統,所述雷達系統包括探測雷達和車頂測距雷達,其具體工作步驟如下:
a、所述攝像頭系統負責抓取前方的物體,識別“龍門架”形狀的物體,利用TSR和LKA等現有功能,判斷是否為行進方向可疑障礙物,過濾反向障礙物。
b、所述雷達系統負責探測被抓取物體的外形輪廓以及反饋實時位置,再通過姿態傳感器對車輛本身所處的海拔以及坡度進行計算,并與被抓取物體的高度進行對比,計算出是否需要觸發執行機構,利用DBS,FCW和AEB等現有功能,實現對龍門架障礙物的反應。
優選地,所述姿態傳感器在進行坡度計算時,同時判斷是否為下坡,是否為進入為進入隧道或地下空間,發送指令至大燈控制器進行亮度偵測。
優選地,所述攝像系統負責抓取前方100m-150m距離的障礙物。
優選地,所述探測雷達為毫米波探測雷達。
優選地,所述攝像頭系統在車速在0-140km/h之間進行捕捉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通過攝像頭系統、雷達系統、姿態傳感器、執行機構和語音警告及顯示提示輔助系統的抓取、探知、計算、執行和提示的作用下,使得駕駛者在駕駛車輛時可對限高龍門架進行實時的主動的撞擊判斷,系統判斷可以通行并且不采取完全制動后,車輛低速通過龍門架時,能夠輔助駕駛者判斷間距,并可作為全系統的二次驗證確認,若雷達報警,則說明車輛無法通過,大大減少了限高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提高了限高架的通過率,保護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庭宇,未經張庭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147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