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611841.0 | 申請日: | 2018-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351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振;刁銀娟;楊海艷;邱樹毅;禹志宏;趙天明;張麗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D311/62 | 分類號: | C07D311/62 |
| 代理公司: | 貴陽睿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50003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多酚 步驟工藝 閃式提取 萃取技術 耦合 可控性 抽濾 萃取 沉淀 浸泡 能耗 保留 環保 | ||
本發明屬于茶多酚提取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茶多酚的提取方法,本發明工藝包括浸泡、提取、離心、沉淀抽濾、轉溶和萃取六個步驟,通過對各步驟工藝參數的調整,較大程度的保留有效成分,提高產品附加值,并且有效的而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降低雜質含量,提升了產品的品質,尤其是采用閃式提取技術及微控萃取技術耦合,具有高效、快速、能耗低、環保、可控性強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多酚提取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與應用獲得了極好的發展,又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茶多酚的新功能不斷被發現,人們對茶多酚的興趣與日俱增,茶多酚不僅是一種天然的無毒抗氧化劑,而且也是一種理想的天然藥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抑制腫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茶多酚的生產和銷售在國內外已有十多年歷史,目前茶多酚產品主要用于腫瘤藥物、心血管保健藥物、抗糖尿病及肥胖癥保健藥品、抗病毒制劑、化妝品、食品抗氧化添加劑、口腔保潔劑、飲料保鮮劑、保色劑、除臭劑等。
2001年世界茶葉產量達302.2萬噸,出口總量達138.86萬噸,隨著各茶葉生產國茶葉產量的持續增長,茶葉產供銷之間矛盾日益突出,茶葉生產效益不斷下降,茶葉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茶渣、茶末,一般直接作為土壤肥料利用,造成資源的浪費,為促進經濟的發展,茶葉的深加工、綜合利用以及茶葉有效成分提取方面得到蓬勃發展,尤其從茶末中提取茶多酚的技術,在我國還處于初步階段,大部分技術都還停留在試驗階段,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
傳統的傳統萃取是將萃取劑和原料液在分液漏斗中均勻后靜置,然后利用物質在兩種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溶質物質從一種溶劑轉移到另一種溶劑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繁瑣費事,還消耗大量溶劑,某些毒性溶劑還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近年來,關于茶多酚的提取分離、純化技術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除了傳統工藝方法外,又出現了新的提取分離技術,如超臨界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譜法等等,對這些提取分離純化技術進行歸納總結,大多主要分為兩步,一是從茶末中提取含咖啡因的粗茶多酚、二是經過分離濃縮、提純得到的高純度的茶多酚,并且這些現有技術一般以溶劑為主,主要采取的溶劑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則除去雜質的方法主要有氯仿出去咖啡因、活性炭和石油醚脫色素、葉綠素和多糖等,再將其采用沉淀法、溶劑萃取法、色譜法等實現純化處理,并經過萃取的方式使得茶多酚從上述溶劑中被萃取出來。
可見,目前茶多酚提取工藝還在不斷的改進和探索過程中,其存在較多的缺陷,如超臨界萃取法,在提取過程中的投入成本較高,操作不方便,并大量的采用有機溶劑,使獲得的茶多酚中殘留著大量有毒有害的成分和重金屬離子,從而也降低了茶多酚產品的品質;而采用加熱回流、超聲提取等方法存在提取時間較長、能耗較高;再如文獻“閃式提取綠茶中茶多酚的工藝研究”,朱興一;楊軍輝;謝捷等,研究了閃式提取綠茶中茶多酚的工藝,對乙醇濃度、料液比、提取時間和提取次數進行單因素考察,根據考察結果進行正交試驗設計,然后進行驗證試驗,并將該工藝條件與傳統加熱回流提取方式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乙醇濃度60%,料液比1g∶20mL,閃式提取時間40s,提取2次,茶多酚得率18.22%;與傳統溶劑回流法相比,閃式提取法得率提高1.76百分點,乙醇用量減少46.7%,提取時間大大縮短,但其提取率不理想,純度不高。
基于此,本發明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對茶多酚提取的工藝步驟進行改進,并對茶多酚的提取工藝中選用的溶劑以及其他試劑綜合考慮,以快速閃式提取和微控萃取二者相結合,為茶多酚的提取新工藝提供一種新思路。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浸泡:采用水對茶葉末進行浸泡,水的加入量為茶葉末重量的20-30倍,浸泡時間為45-75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理工學院,未經貴州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6118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