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急處理飲用水中草甘膦污染的水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84625.1 | 申請日: | 2018-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344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冬梅;王欣;潘云皓;崔福義;田家宇;王威;劉志泉;魯晶;倪佳鑫;田雪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78 | 分類號: | C02F1/78;C02F1/76;C02F101/38;C02F101/34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龍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0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草甘膦 水處理 次氯酸鈉 原水 臭氧處理 應急處理 臭氧 去除 水中 飲用水 污染 聚合氯化鋁 常規處理 靜置沉淀 氫氧化鈣 協同氧化 作業效率 可用 聯用 水廠 過濾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應急處理飲用水突發性草甘膦污染的水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向含有草甘膦的原水中加入臭氧;步驟二:向步驟一經臭氧處理過的草甘膦原水中投加次氯酸鈉;步驟三:向步驟二經次氯酸鈉聯用臭氧處理過的草甘膦原水中投加氫氧化鈣和聚合氯化鋁,靜置沉淀;步驟四、將經過步驟三處理后的水進行過濾,即可實現草甘膦從水中的有效去除。本發明的水處理方法結合臭氧和次氯酸鈉協同氧化草甘膦,對原水中草甘膦的去除率可達到98.7%,可以有效應對原水中突發的草甘膦污染。本發明的水處理方法具有操作簡單、作業效率高、工作可靠、推廣前景廣闊的優點,也可用于水廠的常規處理流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處理方法,尤其涉及次氯酸鈉協同臭氧氧化草甘膦,應對突發水污染的水處理方法,主要用于飲用水應急處理。
背景技術
草甘膦,化學上又名 N-(膦酸甲基)甘氨酸(C3H8NO5P),是農業上最常使用的除草劑之一,也是全球產量和銷量最大的農藥品種之一。
雖然草甘膦一直以低毒、對人體無害等特點暢銷全球農藥市場,但已經有實驗結果表明,若口服草甘膦,20 分鐘內便可能會發生喉部疼痛或嘔吐等現象,并且伴隨著腹痛及腹瀉癥狀;有數十種疾病都與人體中草甘膦的殘留存在因果關系。同時,草酸磷的穩定性較高,常規的氧化還原、吸附等方式對草甘膦的去除效果較差。一旦在飲用水中爆發草甘膦突發污染,會對凈水廠的處理工藝和人類的健康產生雙重影響。所以,如何研究出一種既能經濟、快捷、有效的降解草甘膦,又對后續生化處理環節不造成負面影響的草甘膦處理方法,是應對該類水污染事件的關鍵。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給水廠常規處理工藝對原水中突發草甘膦污染去除效果差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應急處理飲用水突發性草甘膦污染的水處理方法,為飲用水草甘膦污染事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處理工藝。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應急處理飲用水突發性草甘膦污染的水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向含有草甘膦的原水中加入臭氧;
步驟二:向步驟一經臭氧處理過的草甘膦原水中投加次氯酸鈉;
步驟三:向步驟二經次氯酸鈉聯用臭氧處理過的草甘膦原水中投加氫氧化鈣和聚合氯化鋁,靜置沉淀;
步驟四、將經過步驟三處理后的水進行過濾,即可實現草甘膦從水中的有效去除。
本發明中,所述臭氧的投加量為3~4mg/min,臭氧接觸氧化時間為15~25min,作為一種優選,臭氧的投加量為3mg/min,臭氧接觸氧化時間為20min。
本發明中,所述次氯酸鈉的投加量依據水中草甘膦的含量而定,且次氯酸鈉與草甘膦的濃度比宜為6~8:1,作為一種優選,次氯酸鈉與草甘膦的濃度比6.25:1。
本發明中,所述氫氧化鈣的投加量為25~35mg/L,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為55~65mg/L,靜置時間為45~60min,作為一種優選,氫氧化鈣的投加量為30mg/L,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為60mg/L,靜置時間為60min。
本發明的水處理方法中,臭氧可以把草甘膦氧化成小分子有機物,小分子有機物再接著被臭氧氧化直至完全礦化去除;次氯酸鈉可以與草甘膦發生如下反應:
。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846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