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茶葉深加工的膜分離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46980.X | 申請日: | 2018-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271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愛珍;李勝明;梁遠爭;張慶;陳傳云;王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信達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16 | 分類號: | A23F3/16;A23F3/18;A23F3/20;A23F3/22;A23F3/06;A23F3/12;B01D6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張明利 |
| 地址: | 230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深加工 膜分離技術 能耗 茶葉 傳統提取工藝 生產成本低 原材料處理 初步過濾 分離效率 干燥處理 濃縮處理 生態環保 提取效率 吸附濃縮 萃取處理 超濾膜 膜處理 膜提取 濃縮膜 浸提 精濾 | ||
本發明公開一種茶葉深加工的膜分離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程包括如下步驟:原材料處理、茶葉粉碎、茶葉浸提、初步過濾、膜提取(超濾膜精濾處理、濃縮膜濃縮處理)、萃取處理、吸附濃縮干燥處理。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茶葉深加工的膜分離技術,本發明設計的膜分離技術避免了傳統蒸發濃縮工藝的能耗高,提高了茶葉深加工的提取效率,另外本發明減少了傳統提取工藝中所需的大量試劑,采用膜處理方法,生態環保、能耗小、提取純度高、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分離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膜分離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茶葉深加工的膜分離技術。
背景技術
茶葉深加工主要是指對茶樹全部或部分活體、初制加工品進行精細加工,生產出含有茶葉固有特性或功能因子的新型食品、添加劑、日化用品、保健品、醫藥制品等的過程。
茶葉深加工的最終產品目前市場上主要有茶飲料、速溶茶粉、茶氨酸、茶多酚等。茶氨酸的提取通常采用下屬工藝的幾步或全過程:原料榨汁或用水、溶劑浸泡、過濾和離心、沉淀、萃取、離子交換等,最后減壓蒸餾濃縮與溶劑回收、噴霧或冷凍干燥。這種深加工工藝存在茶液的透明度欠佳、過程變化難以控制、茶葉綜合利用率低、產品純度不高、耗能大、污染重、成本高等缺陷。因此,茶氨酸提取工藝的完善有賴于其他高新技術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茶葉深加工的膜分離技術,本發明設計的膜分離技術避免了傳統蒸發濃縮工藝的能耗高的缺點,提高了茶葉深加工的提取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茶葉深加工的膜分離技術,所述流程包括如下步驟:原材料處理、茶葉粉碎、茶葉浸提、初步過濾、膜提取包括超濾膜精濾處理和濃縮膜濃縮處理、萃取處理、吸附濃縮干燥處理。
上述一種茶葉深加工的膜分離技術,具體流程如下:
步驟一:原材料處理。
a、茶葉篩選,利用茶葉篩選設備將茶葉內所含的碎渣和雜質去除。
b、茶葉清洗,在室溫為20℃的條件下,用清水對茶葉重復清洗2-3次。
c、茶葉烘干,將清洗后的茶葉放入烘干箱內烘干,烘干箱溫度設為35-40℃。
步驟二,茶葉粉碎;
采用超微茶葉粉碎機對茶葉粉碎,獲得的茶葉顆粒的平均粒徑d≦500目。
步驟三,茶葉浸提;
a、一次浸提,采用茶水質量比1:14對茶葉進行浸取,將茶葉放置在玻璃容器內,加入去離子水后將玻璃容器放入恒溫水浴鍋內。
b、上述步驟1完成后,采用真空泵對上述溶液進行過濾,獲得過濾液。
c、二次浸提,取上述步驟2獲得的茶葉殘渣進行二次浸提,采用茶水質量比1:10,將茶葉碎渣放置在玻璃容器內,加入去離子水后將玻璃容器放入恒溫水浴鍋內;將上述步驟3獲得的溶液用真空泵進行過濾,獲得濾液。
d、將上述步驟3獲得的溶液用真空泵進行過濾,獲得濾液;
e、將一次浸提獲得的濾液與二次浸提獲得的濾液混合在一起;
步驟四,初步過濾;
采用過濾器將上述一次浸提和二次浸提獲得的混合溶液進行初步過濾,去除混合溶液內含有的茶葉碎渣,獲得澄清過濾液。
步驟五,膜提取;
a、超濾膜精濾處理,選取5-10萬分子量的超濾膜對上述步驟四獲得的過濾液進行精濾處理獲得精濾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信達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信達膜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469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