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535102.8 | 申請日: | 2018-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585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山崎伸隆;竹內正也;田中浩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雙葉產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三五 |
| 主分類號: | F01N13/18 | 分類號: | F01N13/18;F01N13/14;F01N13/00;F01N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張謨煜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氣 系統 部件 支承 構造 | ||
一種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所述排氣系統部件構成車輛用內燃機的排氣系統,該支承構造具備托架和支承部件。托架包括第1板和第2板。第1板的兩端部安裝于第2板,第2板的兩端部安裝于排氣系統部件。在第1板與第2板之間形成有第1空間,在第2板與排氣系統部件之間形成有第2空間。第1空間和第2空間各具有配置于車輛前方側的第1開放端和配置于車輛后方側的第2開放端。在支承部件與排氣系統部件之間配置有第1板、第1空間、第2板以及第2空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
背景技術
在相關技術中,已知有構成車輛用內燃機的排氣系統的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0-138784)。
日本特開2010-138784的支承構造具備:安裝于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撐托架、和對支撐托架進行支承的支撐橡膠(支承部件)。支撐托架包括平板狀的基板、從基板突出的支撐桿、以及設置于基板的下端部的伸出部。支撐桿插通于支撐橡膠的插通孔。
伸出部具有上板、一對側板、以及正面板,并形成為箱狀。上板形成為從基板的下端部向與支撐桿相同的方向突出,并配置成與支撐橡膠的下端相對。側板形成為從上板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向下方延伸,且下端部焊接于排氣系統部件。正面板形成為從上板的突出端部向下方延伸,并構成為將一對側板連結。
在所述支承構造中,利用伸出部遮擋因排氣系統部件的溫度上升引起的來自排氣系統部件的輻射熱,由此能夠抑制支撐橡膠的熱劣化。
發明內容
然而,在所述的相關技術的支承構造中,當伸出部的溫度因來自排氣系統部件的輻射熱而變高時,伸出部的熱會經由基板和支撐桿而向支撐橡膠傳遞,因此,針對抑制支撐橡膠的熱劣化,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進一步抑制支承部件的熱劣化的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對構成車輛用內燃機的排氣系統的排氣系統部件進行支承。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具備:安裝于排氣系統部件的金屬制的托架;和支承部件,該支承部件構成為對托架進行支承,且由彈性體形成。托架包括第1板和第2板。第1板具有與車輛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兩端部,該兩端部安裝于第2板,第2板具有與車輛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兩端部,該兩端部安裝于排氣系統部件。在第1板與第2板之間形成有第1空間,在第2板與排氣系統部件之間形成有第2空間。第1空間及第2空間各具有配置于車輛前方側的第1開放端和配置于車輛后方側的第2開放端。在支承部件與排氣系統部件之間配置有第1板、第1空間、第2板以及第2空間。
通過像上述那樣構成,從而第1板和第2板作為雙層構造的擋熱板發揮功能,由此能夠抑制從排氣系統部件向支承部件傳遞熱。即,能夠由第2板遮擋因排氣系統部件的溫度上升引起的來自排氣系統部件的輻射熱,因此能夠抑制來自排氣系統部件的輻射熱向支承部件傳遞。另外,即使第2板的溫度因來自排氣系統部件的輻射熱而上升,也能夠使第2板的熱難以向第1板傳遞。而且,能夠利用在第1空間和第2空間通過的行駛風實現托架的冷卻。
也可以是,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中,托架包括中空狀的桿,桿的一端部安裝于第1板,另一端部安裝于支承部件。
若像上述那樣構成,則與桿為實心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從第1板經由桿向支承部件的熱傳導。
也可以是,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中,桿具有開口部,且配置成開口部朝向車輛前方側。
若像上述那樣構成,則能夠在行駛風流入桿內的情況下對桿進行冷卻,因此能夠抑制桿的溫度上升。
也可以是,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排氣系統部件的支承構造中,排氣系統部件包括在車輛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副消聲器,以相對于副消聲器左右對稱的方式設有一對托架及一對支承部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雙葉產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三五,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雙葉產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三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351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