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邊墻混凝土的搗固機構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501625.0 | 申請日: | 2018-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53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9 |
| 發明(設計)人: | 林春剛;王培傳;王百泉;高存成;李荊;宋華;尚偉;謝韜;張洋;陳藝升;彭懷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陜西增瑞律師事務所 61219 | 代理人: | 張瑞琪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向裝置 卷筒 軟軸 二次襯砌模筑 混凝土 振搗棒 搗固 澆筑 隧道 混凝土振搗 模板臺車 由上到下 邊模板 邊墻 內壁 排布 焊接 纏繞 穿過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邊墻混凝土的搗固機構,包括彈力卷筒、軟軸和導向裝置,軟軸通過其一端纏繞于彈力卷筒上,另一端用于與振搗棒相連接;導向裝置為多個,均焊接于模板臺車邊模板內壁面上,且位于彈力卷筒與模板底部澆筑窗口之間,由上到下排布;軟軸依次穿過各導向裝置,直至振搗棒插入到正在澆筑的混凝土中。較好地解決了邊墻混凝土振搗成本高、效率及安全性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隧道混凝土襯砌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邊墻混凝土的搗固機構及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主要通過人工拖動笨重的鋼絲軟軸式混凝土振搗棒插入邊墻混凝土進行振搗,這種全靠人力進行的插入式振搗存在不少缺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由于軟軸及振搗棒重量大,一個工作人員操作起來很費勁,上下移動振搗棒進行振搗工作時很不方便;使用兩個工人一起操作雖然能解決這個問題,但無形中增加了人工成本。②當一個工位的振搗結束后,需要斷開電源,待移至另一個工位時,又需要重新連接好電源,頻繁的在220V電源上插拔,不符合安全操作要求。③振搗棒的連接軟軸部分在移動過程中容易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邊墻混凝土的搗固機構及方法,較好地解決了以往邊墻混凝土振搗成本高、效率及安全性低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邊墻混凝土的搗固機構,包括彈力卷筒、軟軸和導向裝置,軟軸通過其一端纏繞于彈力卷筒上,另一端用于與振搗棒相連接;導向裝置為多個,均焊接于模板臺車邊模板內壁面上,且位于彈力卷筒與模板底部澆筑窗口之間,由上到下排布;軟軸依次穿過各導向裝置,直至振搗棒插入到正在澆筑的混凝土中;工作時,彈力卷筒安裝固定于模板臺車頂部作業平臺上,使軟軸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各導向裝置,卷筒轉動,直至振搗棒伸入到正在澆筑的混凝土中;在搗固完成后,卷筒反轉,直至將振搗棒從施工處抽出。
進一步地,還包括振搗棒,振搗棒與軟軸的用于穿過導向裝置的一端相連接。
進一步地,該彈力卷筒包括水平設置的滾筒筒身,穿過其中軸線位置處設置有使滾筒筒身轉動的轉軸,轉軸的兩端均各自設置于一支撐基座上,在滾筒筒身的兩端、且環繞于其一周均設置有一擋板,用于將軟軸限制于左右兩個擋板間;轉軸與電機相連接。
進一步地,各導向裝置均包括一水平設置的方形框架,在方形框架內前后安裝有兩個導向滑輪,兩個導向滑輪均與方形框架在同一平面內,前后兩個所述導向滑輪間形成間隙,用于軟軸穿過。
進一步地,各導向滑輪均安裝于方形框架左右兩側的框架上。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邊墻混凝土的搗固方法,使用上述的搗固機構,襯砌模板臺車邊模板展開到二次襯砌待施工位置,彈力卷筒在電機的驅動下轉動,軟軸有效工作長度增加,在導向裝置引導下,使振搗棒沿著既定的軌道到達指定的工位,振搗棒伸至待澆筑的邊墻混凝土中,啟動,振搗棒開始振搗工作;隨著邊墻澆筑的混凝土液面上升,彈力卷筒反轉,回卷軟軸,完成整個工位混凝土的搗固后,回卷軟軸,收回振搗棒;重復上面的施工方法,完成整個隧道內的邊墻混凝土的搗固。
本發明一種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邊墻混凝土的搗固機構及方法具有如下優點1.通過卷筒伸縮可完成自下而上的混凝土搗固,實現了邊灌注混凝土,邊搗固,縮減了施工時間。2.振搗棒在彈力卷筒、導向裝置以及人工的聯合作用下,可以沿著特定的軌跡運動,減少了工人來回移動的距離。3.充分利用了彈力卷筒自動回轉以及導向裝置自動導向、導向輪摩擦力小的優點,實現了振搗棒收放自如的目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隧道二次襯砌模筑過程中邊墻混凝土的搗固機構在施工時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的彈力滾筒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50162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