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491119.8 | 申請日: | 2018-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045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曹廷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曹廷云 |
| 主分類號: | F16H57/08 | 分類號: | F16H57/08;F16H57/037;F16H57/023;F03B13/00;F03D15/00 |
| 代理公司: | 貴州省遵義科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5 | 代理人: | 王妙德 |
| 地址: | 563123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械能量 能量轉換 動力機械 動力輸出 動力輸入 轉換效率 機械動力傳遞 差速器外殼 新能源車輛 行星輪支架 電動車輛 燃油車輛 續行能力 傳統的 高效率 轉換 套接 補救 新能源 倍增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該裝置包括動力輸入部分與動力輸出部分,其動力輸入部分通過其行星輪支架組與動力輸出部分的不等式差速器外殼套接成一體。它置于動力機械上能使動力機械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置于燃油車輛上其動力可以倍增,置于電動車輛上可以補救新能源存在的弱點和缺陷,使新能源車輛獲得更佳效果,增加續行能力,降低成本,其效率比傳統的機械能量轉換效率可提升30%以上,使總的機械能量轉換效率達到近100%,從而實現機械動力傳遞實現高效率的能量轉換,有利于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動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使用的機械,其傳遞動力轉換能量時,由于受機械摩擦阻力因素影響,機械運轉時易發熱,且負載消耗大,一般傳遞和轉換的機械效率僅為65%左右,其余機械的能量均被損耗,故能源浪費大,尤其在電動車輛上傳遞和轉換能量時,其電池易損率更高,高原地帶行駛的電動車動力極差,且使用壽命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綜上所述的機械動力轉換能量時存在著能量被損耗和電動車輛驅動力極差的問題和弊端,提供一種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
本發明的原理,是依據高處向低處流動的水位差自然產生的水能,空氣由自然溫度高的地帶向溫度低的地帶移動的溫差自然產生的風能,常規使用的發電機在外力驅動運行時產生電能的范例,將本發明的裝置置于常規使用的機械當中,作用于動力傳遞及機械能量的轉換,其效率比傳統的機械能量轉換效率可提升30%以上,使總的機械能量轉換效率達到近100%,從而實現機械動力傳遞實現高效率的能量轉換。
本發明的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包動動力輸入部分與動力輸出部分。動力輸入部分包括有太陽輪固定軸、太陽輪、行星輪、行星輪支架組構成。行星輪支架組包括有行星輪固定軸、行星輪上支架、行星輪下支架。
動力輸出部分包括有不等式差速器、大行星輸出輪軸構成。不等式差速器由不等式差速器外殼、小行星輸入輪與兩組相對應的大行星推動輪、大行星輸出輪構成。
本發明的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的動力輸入部分通過其行星輪支架組與動力輸出部分的不等式差速器外殼套接成一體。
行星輪支架組由至少三組行星輪固定軸依次穿入行星輪上支架、行星輪、行星輪下支架的孔內緊固成一體。
行星輪支架組上設置有內外齒圈,內外齒圈的內齒與外齒分別與行星輪、動力輸入輪嚙接,動力輸入輪置于動力輸入輪軸上。
行星輪支架組內設置的太陽輪固定軸依次穿入太陽輪、小行星輸入輪的孔內緊固成一體,太陽輪與行星輪嚙接。
本發明的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其動力輸出部分的小行星輸入輪與大行星推動輪嚙接,大行星推動輪通過大行星推動輪軸緊固于不等式差速器外殼上,大行星推動輪與大行星輸出輪嚙接,大行星輸出輪置于大行星輸出輪軸上。
本發明的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置于動力機械上能使動力機械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置于燃油車輛上其動力可以倍增,置于電動車輛上可以補救新能源存在的弱點和缺陷,使新能源車輛獲得更佳效果,增加續行能力,降低成本,其效率比傳統的機械能量轉換效率可提升30%以上,使總的機械能量轉換效率達到近100%,從而實現機械動力傳遞實現高效率的能量轉換,有利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系本發明的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系本發明的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的內外齒圈與行星輪、太陽輪組合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3,系本發明的轉換機械能量高效提升動力的裝置的部件裝配流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曹廷云,未經曹廷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9111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離合自動變速器的冷卻回路系統
- 下一篇:擋位感測系統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