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69747.6 | 申請日: | 2018-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920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元文;楊樂平;朱彥偉;戚大偉;黃渙;甄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4G1/64 | 分類號: | B64G1/64 |
| 代理公司: | 長沙國科天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軼 |
| 地址: | 41007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系繩 電磁 協同 控制 微納星 柔性 回收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航天衛星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方法及裝置。回收方法步驟為:S1、建立電磁捕獲系統操控動力學模型;S2、母星接收微納星發出的回收指令;S3、根據電磁捕獲系統操控動力學模型,母星通過卷揚機構向微納星發射電磁捕獲系統;S4、電磁捕獲系統飛行進入電磁場?永磁場相互作用空間范圍,母星通過指令實現電磁捕獲系統與永磁體柔性對接,形成對接組合體;S5、母星通過卷揚機構與電磁捕獲系統相連接的系繩拉回電磁捕獲系統;S6、母星與對接組合體實現硬對接。回收裝置包括卷揚機構、電磁捕獲系統、系繩和永磁體;本發明利用系繩質量輕、展開距離遠、收放方便可控等優勢且不消耗推進劑、無羽流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航天衛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微納星功能逐漸強大,其作為功能模塊用于在軌組裝、對母星及周圍環境進行態勢感知等軍事應用的作用空間逐漸擴展。然而,限于體積及功耗約束,微納星需經常性與母星進行對接以實現推進劑加注、能源補充、模塊更換/升級等操作,且其所帶的有限能源主要用于功能性任務。因此,微納星與母星對接需探索創新手段,即不消耗或低消耗微納星推進劑或能源。
目前,微納星回收主要采用本身自帶冷氣推進、母星機械臂、飛網捕獲、魚叉捕獲等方法。
微納星自帶冷氣推進回收:微納星通過自帶冷氣推進與母星進行對接以實現回收,為成熟的微納星在軌回收方式,消耗推進劑、要求高精度的相對導航與接近控制能力;由于微納星質量/體積限制,其所攜帶的推進劑非常有限,一般用于特定的有效任務(如繞母星飛行觀測等),而諸如與母星分離、返回等一般不采用冷氣推進回收方式。
母星機械臂抓捕:母星通過多自由度機械臂抓捕微納星以完成回收,為成熟的微納星在軌回收方式;由于質量/體積限制,母星機械臂操控空間范圍有限,目前最遠僅為幾十米,對與母星相距較遠的微納星無能為力;另外,機械臂抓捕對相對導航與接近控制能力也較高。
飛網/魚叉捕獲:母星通過系繩收放裝置發射出系繩所連接的飛網、魚叉捕獲微納星,然后進行后續離軌拖曳、切斷系繩、母星返回任務軌道等操作,主要針對失效衛星等非合作目標,對合作目標優勢不大;對微納星存在致命傷害,捕獲后微納星后續任務能力基本喪失。
總的來說,現有的微納星回收方法具有作用距離近、推進劑消耗大、相對導航/控制需求高、損害微納星能力等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綜合利用系繩的質量輕、展開距離遠、收放方便可控等優勢,以及電磁對接的不消耗推進劑、無羽流污染、連續/可逆/同步/自對接等高精度控制能力,可實現相距母星較遠距離(不低于幾百米)的微納星在軌柔性回收操控。與上述其他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作用距離遠、不消耗推進劑、相對導航/控制需求低、不損害微納星能力等優勢。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建立電磁捕獲系統操控動力學模型;
S2、母星接收微納星發出的回收指令;
S3、根據電磁捕獲系統操控動力學模型,母星通過卷揚機構向微納星發射捕獲系統;
S4、電磁捕獲系統飛行進入‘電磁捕獲系統-微納星永磁體的磁場相互作用范圍’,基于母星-微納星間相對位置/姿態測量信息,母星通過指令實現電磁捕獲系統電流控制,使其與永磁體柔性對接,形成對接組合體;
S5、母星通過卷揚機構與電磁捕獲系統相連接的系繩拉回對接組合體;
S6、母星與對接組合體完成硬對接,進而實現微納星與母星之間的電、氣和液通道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1的具體過程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697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