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69747.6 | 申請日: | 2018-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920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元文;楊樂平;朱彥偉;戚大偉;黃渙;甄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4G1/64 | 分類號: | B64G1/64 |
| 代理公司: | 長沙國科天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軼 |
| 地址: | 41007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系繩 電磁 協同 控制 微納星 柔性 回收 方法 裝置 | ||
1.一種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建立電磁捕獲系統操控動力學模型;具體過程為:
建立參考坐標系oMxyz,以母星質心oM為原點,oMx軸沿母星質心的地心矢徑方向,oMy軸在母星運行軌道平面內并垂直于oMx軸,根據右手法則確定oMz軸;
建立計算坐標系oCMxEMyEMzEM,以電磁捕獲系統與永磁體組合體的質心oCM為原點,oCMxEM軸沿電磁捕獲系統質心與永磁體質心連線,方向指向永磁體質心,oCMyEM處于oCMxEM與oMoCM組成的面內并垂直于oCMxEM,oCMzEM與oCMxEM、oCMyEM構成右手直角坐標系;
電磁捕獲系統操控動力學模型為:
其中,ω為母星的軌道運動角速度,l為系繩長度、θ為系繩相對oMx的母星軌道面內角、為系繩相對母星軌道面外角、ρ為系繩線密度、m為電磁捕獲系統質量、T為系繩張力,字母上方符號“·”、“··”分別表示對應參數對時間的一次、二次導數,表示永磁體對電磁捕獲系統產生的電磁力在繩長方向的投影分量;
S2、母星接收微納星發出的回收指令;
S3、根據電磁捕獲系統操控動力學模型,母星通過卷揚機構向微納星發射電磁捕獲系統;
S4、電磁捕獲系統飛行進入電磁場-永磁場相互作用空間范圍,母星通過指令實現電磁捕獲系統與永磁體柔性對接,形成對接組合體;
S5、母星通過卷揚機構與電磁捕獲系統相連接的系繩拉回電磁捕獲系統;
S6、母星與對接組合體實現硬對接,實現微納星與母星之間的電、氣和液通道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中的電磁捕獲系統與永磁體柔性對接過程為:
將電磁捕獲系統以磁偶極子表征,基于磁力線矢量設計期望對接軌跡、速度和加速度,通過優化多磁偶極子之間的橫向/縱向相對距離、磁偶極子磁矩,設計電磁捕獲系統與永磁體柔性對接需求的控制參數,依據控制參數實現電磁捕獲系統與永磁體柔性對接,具體為:
基于磁力線矢量設計的期望對接速度為:
其中,vd為期望對接速度,為電磁捕獲系統指向永磁體的相對距離、為磁偶極子磁矩的單位矢量,kv為任務需求調節參數,r為電磁捕獲系統與永磁體之間的相對距離;
期望對接軌跡rd為:
式中,r0表示初始時刻的電磁捕獲系統與永磁體之間的相對距離,t表示對接時間;
期望對接加速度ad為:
3.一種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揚機構、電磁捕獲系統、系繩和永磁體;所述卷揚機構安裝在母星上,用于發射與回收電磁捕獲系統;所述電磁捕獲系統,用于與微納星上永磁體柔性對接,形成對接組合體;所述系繩兩端分別連接卷揚機構與所述電磁捕獲系統;所述永磁體安裝在微納星上,用于與電磁捕獲系統柔性對接,形成對接組合體;所述卷揚機構、所述電磁捕獲系統、所述系繩和所述永磁體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繩-電磁協同控制的微納星柔性回收方法進行回收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6974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