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機主動短路繼電器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和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53595.0 | 申請日: | 2018-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069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瑋;劉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327 | 分類號: | G01R31/3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張潤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機 主動 短路 繼電器 測試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電機主動短路繼電器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和存儲介質。其中,方法包括:在電機控制器完成低壓上電后,對電機進行零轉速檢測,其中,在電機控制器低壓上電時,第一繼電器和第二繼電器均處于閉合狀態;如果電機通過零轉速檢測,則控制第二繼電器打開,并通過電機控制器分別在第一相繞組和第三相繞組的控制端注入第一激勵信號;對第一激勵信號進行注入檢測,以判斷第一激勵信號是否注入成功;如果第一激勵信號注入成功,則控制第一繼電器打開,并獲取第一繼電器兩端的電壓;根據第一繼電器兩端的電壓判斷第一繼電器的上電打開測試是否成功。該方法能夠實現對短路繼電器的打開測試,保障了行駛過程中車輛電機主動短路功能的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機主動短路繼電器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能源與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今后發展的趨勢。而純電動汽車通過電機驅動車輪為車輛的行駛提供動力,目前廣泛應用永磁同步電機(PMSM)作為純電動汽車的電機。
對于裝備永磁同步電機的純電動汽車,在電機發生嚴重超速、驅動系統嚴重過溫以及扭矩失控等危害行車安全的故障后,電機中可能產生反沖電動勢或沖擊電流對電機控制器、動力電池以及連接直流高壓母線的零部件造成傷害與沖擊,無法保障行車過程中車輛及車上人員的安全。
為解決該問題,相關技術中通過將驅動系統主動短路的方式,使驅動系統進入到安全狀態。
主動短路可以通過在驅動電機U、V、W三相繞組外部增加繼電器來實現,如通過在驅動電機U相與V相繞組,以及V相與W相繞組間各增加一個繼電器,在驅動電機正常工作模式下控制以上兩個繼電器處于“打開”狀態,來保證電機各項功能的正常實現,在主動斷路狀態下,則通過控制這兩個繼電器閉合,使驅動電機U、V、W三相繞組人為短路,通過主動短路使驅動系統及整車進入到安全狀態,從而為行車安全提供保障。考慮到任何電子器件的使用壽命都是有限的,繼電器也不例外,而對于主動短路控制功能而言,需要主動短路繼電器根據控制信號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即“閉合”或“打開”,由此可見可靠有效的檢測主動短路繼電器的工作狀態是實現主動短路功能的基本前提。但截止到目前為止尚未有研究機構及純電動汽車廠商基于該問題公開給出可靠有效的解決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機主動短路繼電器的測試方法。該方法能夠實現對短路繼電器的上電打開、閉合測試,保障了行駛過程中車輛電機主動短路功能的可靠性。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機主動短路繼電器的測試裝置。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本發明的第四個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種電機主動短路繼電器的測試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電機主動短路繼電器的測試方法。其中,所述電機包括第一相繞組、第二相繞組和第三相繞組,所述第一相繞組和所述第二相繞組之間連接有第一繼電器,所述第二相繞組與所述第三相繞組之間連接有第二繼電器。所述測試方法包括:
在電機控制器完成低壓上電后,對所述電機進行零轉速檢測,其中,在所述電機控制器低壓上電時,所述第一繼電器和所述第二繼電器均處于閉合狀態;如果所述電機通過所述零轉速檢測,則控制所述第二繼電器打開,并通過所述電機控制器分別在所述第一相繞組和所述第三相繞組的控制端注入第一激勵信號;對所述第一激勵信號進行注入檢測,以判斷所述第一激勵信號是否注入成功;如果所述第一激勵信號注入成功,則控制所述第一繼電器打開,并獲取所述第一繼電器兩端的電壓;根據所述第一繼電器兩端的電壓判斷所述第一繼電器的上電打開測試是否成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535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