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注射的載藥脊骨修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453350.8 | 申請日: | 2018-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029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徐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L27/20 | 分類號: | A61L27/20;A61L27/12;A61L27/16;A61L27/52;A61L27/54;A61L27/5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歐 |
| 地址: | 40216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注射 脊骨 修復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注射的載藥脊骨修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屬于骨修復醫用材料領域,所述修復材料包括誘骨活性顆粒和凝膠,所述誘骨活性顆粒主要由生物玻璃晶須/磷酸鹽晶體制成,所述誘骨活性顆粒負載有藥物,所述磷酸鹽晶體的原料包括羥基磷灰石和β?磷酸三鈣,所述凝膠為可逆溫敏性干凝膠,所述凝膠主要由殼聚糖/甘油磷酸鈉制成。該修復材料可注射于脊骨缺損處,創傷小,且可在促進愈合的過程中逐漸被吸收,并且生物相容性高,無毒無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骨修復醫用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注射的載藥脊骨修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脊柱修復是指應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修復病變或椎體損壞,重建脊柱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最終保留和恢復脊柱功能的過程。脊柱受損的原因較多,例如先天性發育不良、外傷性損傷、腫瘤性破壞、感染性破壞、生理性退變等原因。脊柱受損的后果通常較嚴重,如出現脊柱畸形、負重能力下降、失穩、脊髓及脊神經受損等情況。脊柱裂也是一種常見的脊柱類疾病,是由于先天性的椎管閉合不全,在脊柱的背或腹側形成裂口,可伴或不伴有脊膜、神經成分突出的畸形。臨床上此種畸形十分多見,普查人口中占5-29%。單純骨性裂痕者稱之為隱性脊柱裂,較為常見;如同時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則為顯性脊柱裂,治療相當困難。對于顯性脊柱裂手術原則是,將后突的脊髓或神經根放歸椎管,之后切除多余的硬膜囊及修補椎板缺損處,采用的方法通常是脊柱栓系的同時植骨進行骨修復。
目前,很多天然的合成的材料和組合物已被用于植骨治療。自體松質骨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骨修復材料,因為它同時具有骨誘導性和非免疫原性。然而由于其來源不足、術中失血增多及手術并發癥等問題,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同種異體骨和異種骨是目前最常用的骨修復材料,其臨床適應癥極為廣泛,應用的范圍可以包括幾乎所有類別的骨植入材料的適應癥,大量研究表明,同種異體骨移植的修復程度與移植骨大小有關,顆粒骨移植的臨床成功應用效果及成功率均高于大的塊狀骨移植,這主要是因為顆粒骨比塊狀骨具有更佳的成骨效果。然而,單純顆粒骨存在移植結構松散、不易成型的缺點,單獨使用容易引發顆粒游走、移位、壓迫神經等并發癥,影響其骨修復能力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顆粒骨的臨床應用。
目前,硫酸鈣作為可注射型骨修復材料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臨床應用。現代外科級硫酸鈣提供了較高的初始強度和良好的注射操作性質。然而,單純采用硫酸鈣材料的孔徑和孔隙率較小而不利于成骨細胞的遷入和血管生成,且其抗壓強度低、脆性大,限制了其應用。另一種修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好的流動性和可塑性,但是其組成與天然骨差別較大,生物相容性差。此外,有文獻報道,其降解產物對人體有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注射的載藥脊骨修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該修復材料可注射于脊骨缺損處,創傷小,且可在促進愈合的過程中逐漸被吸收,并且生物相容性高,無毒無害。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可注射的載藥脊骨修復材料,所述修復材料包括誘骨活性顆粒和凝膠,所述誘骨活性顆粒主要由生物玻璃晶須/磷酸鹽晶體制成,所述誘骨活性顆粒負載有藥物,所述磷酸鹽晶體的原料包括羥基磷灰石和β-磷酸三鈣,所述凝膠為可逆溫敏性干凝膠,所述凝膠主要由殼聚糖/甘油磷酸鈉制成。
進一步,所述誘骨活性顆粒中,生物玻璃晶須與磷酸鹽晶體的質量比為(0.1-0.3):1。
進一步,所述羥基磷灰石為直徑為30nm、長為100nm、純度≥98%的短棒狀結構,所述β-磷酸三鈣為粒徑為15-25μm、純度≥98%的顆粒物。
進一步,所述誘骨活性顆粒的載藥量為5-30%,負載的藥物選自萬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環素、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頭孢呋辛鈉、頭孢噻肟中的一種。
進一步,所述誘骨活性顆粒的制備步驟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未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45335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