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材模具氣密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99641.3 | 申請日: | 2018-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825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勇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6 | 分類號: | G01M3/26;B07C5/3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張鳴潔 |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具 氣密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材模具氣密檢測方法,本發明尤其適用于180℃溫度、6.8bar壓力、真空泄漏不大于0.10bar的復材模具氣密合格性檢測。本發明提高室溫常壓、冷壓階段的氣密合格標準,以提高高溫高壓階段的氣密合格率,減少對復材模具氣密是否合格的誤判。本發明提出了室溫常壓、冷壓、高溫高壓三個階段的氣密檢測,本發明通過循序漸進的檢測以提高高溫高壓檢測的氣密合格率;本發明通過高溫高壓階段的檢測情況的分析實現快速定位氣密問題原因所在,提高了氣密檢測的精確率,減少誤判,具有較好的實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氣密性裝置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材模具氣密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軍用、民用飛機大量采用復合材料,復合材料零件、部件的成型、膠接需要復材模具。高性能復合材料零件的成型、膠接,目前主要采用在熱壓罐內加熱、加壓、抽真空的工藝,為此,對復材模具的氣密性均有嚴格的要求。
空客公司某型飛機對復材模具氣密合格的判定標準為:室溫、常壓下檢測,真空度不大于-0.80bar,5分鐘真空泄漏不超過0.17bar為合格;高溫、高壓下檢測,真空度不大于-0.80bar,升溫至180±5℃,加壓至(3±0.2)bar,在壓力達到1.4bar時,真空袋通大氣,真空袋內壓力不大于+0.17bar為合格。
國產某型飛機對復材模具氣密合格的判定標準為:室溫、常壓下檢測,真空度不大于-0.80bar,穩定15分鐘后,停止抽真空源,5min真空泄漏不超過0.17bar為合格;高溫、高壓下檢測,抽真空至少-0.80bar,施加壓力(3.10±0.34)bar,以0.5-3℃/min升溫至138±5℃恒溫,當壓力達到1.4 bar時真空袋通大氣;保溫保壓15分鐘真空袋內的正壓不超過0.17bar,或60分鐘真空袋內的正壓不超過0.34bar為合格。
國內航空行業標準HB 5342-2012《復合材料航空制件工藝質量控制》對復材模具氣密合格的判定標準為:真空度不大于-0.92bar,保持穩定后停止抽真空,10分鐘真空泄漏不超過0.17bar為合格。
我公司對復材模具氣密合格的最新判定標準為:室溫、常壓下檢測:真空度不大于-0.85bar,穩定10分鐘后,停止抽真空,10min真空泄漏不大于0.04bar為合格;冷壓檢測,真空度不大于-0.85bar,加壓到(6.8±0.30)bar,保持穩定后真空值不大于-0.70bar,停止抽真空,5分鐘內泄漏不超過0.05bar為合格;高溫檢測,罐內壓力為(6.8±0.30)bar,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80℃,以復材模具最慢熱電偶進入固化溫度開始計時,恒溫35min,然后停止抽真空,5分鐘真空泄漏不超過0.10bar、且真空值為負時為合格。我公司的標準,顯著高于已公開的國內、國外標準。
本發明之前的復材模具氣密檢測系統如圖3所示,由密封膠條、真空袋膜、透氣氈、真空接頭四部分組成,已經使用多年,按相關氣密合格標準,99%的復材模具氣密為合格,且99%的復材模具能達到公司最新標準中的室溫、常壓和冷壓合格標準,但有50%左右的復材模具高溫、高壓氣密性無法首次檢測就達到公司標準,嚴重影響公司科研生產。
氣密不合格原因的理論分析:本發明之前的復材模具氣密檢測系統,每一部分的材料選用主要以供應商標稱的材料最高使用溫度是否能達到200℃及以上(超過公司氣密檢測標準180℃)作為主要依據,同時將材料價格、可采購性、采購周期、庫存條件要求及存放成本等作為重要依據,未將每種材料的其它性能,如耐溫時間、高溫高壓下材料自身的氣密性、穩定性等納入同等重要的參數優選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9964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