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玉米淀粉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344272.8 | 申請日: | 2018-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564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艷國;張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皇島鵬遠淀粉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B30/04 | 分類號: | C08B3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0666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玉米 淀粉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玉米淀粉的制備方法,它是將玉米首先經過亞硫酸氫鹽水溶液在20~30℃下浸泡20~40min,再利用蛋白酶和纖維素酶在酸性條件下復合水解得到直鏈淀粉粗產品,將淀粉粗產品依次經過碳酸鈉水溶液洗滌和冷水洗滌后得到純度高的玉米淀粉。本發明制備的玉米淀粉產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低于10ppm,本發明工藝新穎獨特,且制備的玉米淀粉的提取率高達81.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玉米淀粉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玉米淀粉的制備是將淀粉從玉米原材料中分離出來,由于玉米原材料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淀粉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纖維素等,于是淀粉制備工藝的主要就是將淀粉從玉米原料中充分游離出來,使其與蛋白質、脂肪等非淀粉物質分離,從而實現對淀粉的制備目的,常見的淀粉制備方法有堿提取法和酶法。
堿提取法是利用蛋白質等易溶于堿液的原理,從而實現蛋白質等物質與淀粉的分離,最后經過沉淀,棄去上清液,最后分級過篩得到淀粉,但是傳統堿提法很難制備較高純度的淀粉顆粒;而酶法提取是采用蛋白酶、纖維素分別將蛋白質、纖維素酶解后得到較純的淀粉顆粒,由于酶取法成本較高且二氧化硫的殘余值比較高,
山東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任海松等人于2008年在《中國糧油學報》上發表了一種《酶法提取玉米淀粉工藝研究》的論文,其是采用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沖液作為浸泡液,結合酸性蛋白酶提取玉米淀粉,經實驗發現浸泡液pH為3.4,浸泡時間為10h,浸泡溫度為50℃,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為1.5mL時提取的玉米淀粉產率大于等于74.66%,但是該方法的制備周期長,且長時間浸泡導致玉米淀粉產率低且仍存在一定量的二氧化硫。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制備周期短且產率高的高質量玉米淀粉的制備工藝。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玉米淀粉的制備方法,其是利用復合酶從去坯玉米中提取玉米淀粉的方法,且有效降低玉米淀粉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一種玉米淀粉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取的玉米清洗后用pH為8~10的亞硫酸鹽水溶液浸泡20~40min,且水溶液的溫度控制在20~30℃,經堿性溶液浸泡或可除去玉米的的少量二氧化硫并并起到活化的作用;
(2)過濾出浸泡后的玉米倒入到溫度為55~60℃且pH為4~5的酸性水溶液中浸泡20~40min,所述酸性水溶液中添加有占酸性水溶液重量的1%~2%的蛋白酶和2%~5%纖維素酶;
(3)過濾除去玉米殘渣后低溫靜置10~24小時,過濾除去濾液,烘干后得到玉米淀粉粗產品;
(4)將玉米淀粉粗產品用溫度為0~10℃且質量濃度為2~5%的碳酸鈉水溶液浸泡洗滌1~2次;
(5)將步驟(4)浸泡洗滌的玉米淀粉用溫度為0~5℃冷水浸泡洗滌至中性,烘干得到玉米淀粉。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玉米為去坯玉米。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1)中的亞硫酸鹽為亞硫酸鈉或亞硫酸鉀鈉水溶液中的一種。
作為本發明的又一種改進,所述步驟(2)中的酸性水溶液為醋酸水溶液或檸檬酸水溶液中的一種或兩種。
作為本發明的又一種改進,步驟(3)所述的低溫靜置的溫度為0~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皇島鵬遠淀粉有限公司,未經秦皇島鵬遠淀粉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34427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