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車輛換熱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具有其的車輛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289390.3 | 申請日: | 2018-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42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超;楊麗;梁正偉;孫明;胡忠輝;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00 | 分類號: | B60K1/00;B60H1/14;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黃德海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循環(huán)系統(tǒng) 具有 | ||
1.一種車輛換熱循環(huán)系統(tǒng)(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電池包(11);
電池包散熱器(12),所述電池包散熱器(12)與所述電池包(11)之間設置有電池包高溫散熱回路(110);
用電器(21)和用電器散熱器(22),所述用電器散熱器(22)與所述用電器(21)之間設置有用電器散熱回路(120);
乘員艙加熱回路(140),所述乘員艙加熱回路(140)具有暖風芯體(32),所述暖風芯體(32)適于向車輛的乘員艙內(nèi)吹送熱風,所述乘員艙加熱回路(140)具有三種工作回路,
其中,所述乘員艙加熱回路(140)處于第一工作回路(141)時,所述乘員艙加熱回路(140)內(nèi)的換熱介質(zhì)全部流經(jīng)所述電池包(11);
所述乘員艙加熱回路(140)處于第二工作回路(142)時,所述乘員艙加熱回路(140)內(nèi)的換熱介質(zhì)全部流經(jīng)所述暖風芯體(32);
所述乘員艙加熱回路(140)處于第三工作回路(143)時,所述暖風芯體(32)與所述電池包(11)串聯(lián),使得所述乘員艙加熱回路(140)內(nèi)的換熱介質(zhì)依次流經(jīng)所述暖風芯體(32)與所述電池包(11);
所述車輛換熱循環(huán)系統(tǒng)(100)包括:
第一通路(101)和第二通路(102),所述第一通路(101)內(nèi)連接有用電器散熱器(22),所述第一通路(101)或/和所述第二通路(102)內(nèi)連接有所述用電器(21);
第三通路(103),所述第三通路(103)內(nèi)連接有電池包(11);
第四通路(104),所述第四通路(104)內(nèi)連接有電池包散熱器(12);
第五通路(105),所述第五通路(105)內(nèi)連接有加熱器(31);
第六通路(106),所述第六通路(106)內(nèi)連接有所述暖風芯體(32);
其中,所述第二通路(102)可選擇地與第一通路(101)連通以形成所述用電器散熱回路(120),所述用電器散熱回路(120)可選擇地與第三通路(103)連通以形成電池包低溫散熱回路(130),所述第三通路(103)可選擇地與第四通路(104)連通以形成所述電池包高溫散熱回路(110),所述第三通路(103)可選擇地與所述第五通路(105)連通以形成所述第一工作回路(141),或者所述第五通路(105)可選擇地與第六通路(106)連通以形成所述第二工作回路(142),或者所述第五通路(105)依次與所述第三通路(103)、所述第六通路(106)串聯(lián)以形成所述第三工作回路(143);
第一三通(41)、第二三通(42)、第三三通(43)、第四三通(44)、第五三通(45)、第六三通(46)、第七三通(47)、第一二位三通閥(51)、第二二位三通閥(52)和第三二位三通閥(53),所述第一三通(41)的三個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通路(10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通路(10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通路(103)的第一端連通,所述第二三通(42)的三個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通路(10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通路(10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通路(103)的第二端連通,所述第三三通(43)的兩個接口連接在所述第三通路(103)內(nèi)且所述第三三通(43)的第三個接口與所述第四通路(104)的第一端連通,所述第四三通(44)的兩個接口連接在所述第三通路(103)內(nèi)且所述第四三通(44)的第三個接口與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閥(51)的第二出口(b)連通,所述第五三通(45)的兩個接口連接在所述第三通路(103)內(nèi)且所述第五三通(45)的第三個接口與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閥(52)的第二出口(b)連通,所述第六三通(46)的兩個接口連接在所述第五通路(105)內(nèi)且所述第六三通(46)的第三個接口與所述第六通路(106)的第二端連通,所述第七三通(47)的兩個接口連接在所述第三通路(103)內(nèi)且所述第七三通(47)的第三個接口與所述第五通路(105)的第二端連通;
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閥(51)的入口與所述第五通路(105)的第一端連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閥(51)的第一出口(a)與所述第六通路(106)的第一端連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閥(52)的入口與第一出口(a)連接在所述第六通路(106)內(nèi),所述第三二位三通閥(53)的入口與第二出口(b)連接在所述第三通路(103)內(nèi),所述第三二位三通閥(53)的第一出口(a)與所述第四通路(104)的第二端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89390.3/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