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聚合物溶液粘度穩定性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80413.4 | 申請日: | 2018-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393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宗檁;徐鵬;徐闖;張守獻;馮逸茹;潘永強;袁長忠;于丹丹;吳曉玲;曹嫣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9K8/588 | 分類號: | C09K8/588;C12N7/00;C12N1/02;G01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譽鑫誠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聚合物 溶液 粘度 穩定性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油田聚合物驅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聚合物溶液粘度穩定性的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分離;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的擴增;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的篩選;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的保粘性能評價;現場注入及效果評價。本發明具有方法合理、工藝簡單、安全可靠,投入少、成本低,較現有方法降低成本50%以上;效果持續徹底,該方法使聚合物溶液輸送到井口的粘度保留率達到95%以上,滿足聚合物粘度要求,有效解決了油田聚合物溶液輸送過程中粘度受SRB產生硫化物造成的粘度損失問題。因此,本發明可廣泛地應用于油田聚合物驅油技術領域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油田聚合物驅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提高聚合物溶液粘度穩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術
聚合物驅油技術應用主要依靠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而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會引起粘度大幅度下降,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是配聚污水中含有硫酸鹽還原菌(SRB),其生長代謝引起硫化物升高,從而影響了配聚粘度和聚合物驅油的效果。
目前,控制SRB主要是在配聚前污水中投加殺菌劑,由于聚合物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陰離子聚合物,常用陽離子殺菌劑效果較差,無法控制聚合物溶液輸送過程中SRB產生的硫化物對粘度的降低,井口粘度較配聚站粘度仍有大幅下降。因此如果能夠對污水中SRB進行控制,就能夠提高聚合物溶液的井口粘度,有利于油田注聚開發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提高聚合物溶液粘度穩定性的方法,本發明利用具有特異選擇菌種寄生的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抑制污水中硫酸鹽還原菌的生長繁殖,實現污水中有害SRB菌群的調控,降低污水中SRB產生的硫化物,提高聚合物溶液的井口粘度,從而提高了油田注聚開發的效果。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聚合物溶液粘度穩定性的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分離
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分離:取配聚站的污水3~5L,在室內密閉放置36~48h后,取1L在12000rpm條件下離心15~30min去除其中的固體雜質,收集上清;利用0.22μm纖維素濾膜過濾上清,取50mL濾液加入50mL經高壓滅菌的硫酸鹽還原菌培養基中,接種5mL經室內培養的配聚站污水的硫酸鹽還原菌培養基懸液后混勻,通N2除去培養瓶內的氧氣后密封,室溫靜置30min后,將培養瓶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在配聚站的污水溫度下過夜培養;12000rpm離心15min后收集上清液,然后經0.22μm真空纖維素濾膜過濾離心后的上清,得到的濾液即為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原液。
所述的硫酸鹽還原菌包括脫硫弧菌屬(Desulfovibrio)、脫硫單胞菌屬(Desulfomonas)、脫硫球菌屬(Desulfococcus)、脫硫桿菌屬(Desulfobacter)、脫硫葉菌屬(Desulfobullbus)、脫硫洋蔥菌屬(Desulfobulbus)、脫硫腸狀菌屬(Desulfotomaculum)。
所述的硫酸鹽還原菌培養基為磷酸氫二鉀0.3~0.5g,氯化銨1.0~1.5g,無水氯化鈣0.1~0.5g,七水硫酸鎂2.0~3.0g,七水合硫酸亞鐵0.5~1.0g,氯化鈉1.0~1.5g,抗壞血酸0.3~0.5g,L-cys半胱氨酸0.3~0.5g,無水硫酸鈉3~5g,乳酸鈉3.0~5.0g,溶解在1L水中,調pH為6.5~7.0。
(2)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的擴增
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擴增:取上述10mL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原液接種到1L達到對數生長期的配聚站的污水的硫酸鹽還原菌培養液中擴大培養,在配聚站的污水溫度下培養至硫酸鹽還原菌培養基澄清后,離心過濾收集濾液,得到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凍干后將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干粉保存在-4℃備用。
(3)硫酸鹽還原菌噬菌體的篩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804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