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連續(xù)生產碳化硅基陶瓷先驅體聚甲基硅烷的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267296.8 | 申請日: | 2018-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849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耀文;劉斌;王增玉;孫佳杰;王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瑞思達化工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77/60 | 分類號: | C08G77/60;C08G77/06;C08G77/34;C04B35/56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興區(qū)北京經濟***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化硅基陶瓷 聚甲基硅烷 合成反應 生產規(guī)模 尾渣處理 先驅體 鈉砂 砂粒 制備 新材料技術領域 連續(xù)加料 生產效率 制備工藝 不均勻 分散系 密閉 釜液 粒徑 放大 生產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連續(xù)生產碳化硅基陶瓷先驅體聚甲基硅烷的工藝,屬于新材料技術領域;解決了由于鈉砂制備工藝限制,導致鈉砂粒徑較大和不均勻,使伍茲合成反應時鈉反應不徹底,浪費了原料,并對后續(xù)尾渣處理帶來麻煩;并且生產規(guī)模無法放大的問題,其技術特征是:步驟如下:1)鈉砂分散系的制備;2)合成反應:3)釜液分離:4)尾渣處理;本發(fā)明制備的砂粒徑均勻,使得反應更完全,為伍茲反應的最合適粒徑范圍,采用連續(xù)加料的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生產連續(xù)密閉無污染,生產規(guī)模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新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連續(xù)生產碳化硅基陶瓷先驅體聚甲基硅烷的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類對新能源新材料的需要急劇增加。新材料是當今材料發(fā)展最為活躍的產業(yè)領域之一,其研究和發(fā)展在國民經濟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
先驅體轉化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主要應用于制備具有耐高溫、抗氧化、耐磨性好、熱膨脹率小、導電導熱性好、硬度高和耐腐蝕等優(yōu)異性能的,并可近凈尺寸成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和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高端科技與國防軍事領域,如空間遙感成像光學系統輕量化支撐結構件、航空航天發(fā)動機熱端部件、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器熱防護材料等。聚甲基硅烷為生產制備碳化硅系列的高技術陶瓷材料的先驅體。制備出陶瓷產率高使用方便,成本較低的先驅體一直是碳化硅先驅體技術發(fā)展的方向;現有的連續(xù)生產碳化硅基陶瓷先驅體聚甲基硅烷過程中,由于鈉砂制備工藝限制,導致鈉砂粒徑較大和不均勻,使伍茲合成反應時鈉反應不徹底,浪費了原料,并對后續(xù)尾渣處理帶來麻煩;并且生產規(guī)模無法放大,因此我們提出一種連續(xù)生產碳化硅基陶瓷先驅體聚甲基硅烷的工藝。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續(xù)生產碳化硅基陶瓷先驅體聚甲基硅烷的工藝,本發(fā)明是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連續(xù)生產碳化硅基陶瓷先驅體聚甲基硅烷(PMS)的新工藝,通過造粒塔將塊狀金屬鈉制成20-200微米鈉砂,提供反應放大的可能。并使反應更均勻、徹底;通過反應釜內攪拌反應,鈉砂分散系及單體被循環(huán)液稀釋后加入的加料方式,外循環(huán)的移熱方式,使反應控制在60-95℃,有效控制了成品的質量;單釜成品產量可達500kg;通過多級沉降后精濾的方式實現固液分離,簡化了流程,防止了污染,通過尾渣干燥方式回收了甲苯,防止了污染,節(jié)約了成本;以解決由于鈉砂制備工藝限制,導致鈉砂粒徑較大和不均勻,使伍茲合成反應時鈉反應不徹底,浪費了原料,并對后續(xù)尾渣處理帶來麻煩;并且生產規(guī)模無法放大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連續(xù)生產碳化硅基陶瓷先驅體聚甲基硅烷的工藝,步驟如下:
1)鈉砂分散系的制備:將塊狀金屬鈉加入到熔鈉釜F-101內,經甲苯清洗后,作為洗滌劑的甲苯進入到甲苯中間罐V-104內,通過鈉清洗泵P-103可循環(huán)使用;清洗完畢后熔鈉釜升溫至150-250℃,鈉熔融成液體,進入到造粒塔T-101內,經過造粒塔內旋轉盤造粒形成鈉砂,再與甲苯以一定比例配置成甲苯與鈉的分散系,待用;
2)合成反應:將鈉砂與甲苯的分散系先加入到反應釜F-101內,運行反應釜攪拌及釜液循環(huán)泵P-201,二氯甲基硅烷單體經稀釋后以一定速度加入到反應釜內;然后在一定溫度下鈉砂和二氯甲基硅烷單體在甲苯溶劑內發(fā)生縮合反應,生成PMS和副產物氯化鈉;因反應是受溫度條件限制下的放熱反應,通過釜液外循環(huán)加熱和冷卻,通過切換釜液加熱器E-201的加熱功率和釜液冷卻器E-202循環(huán)水量來實現;
3)釜液分離:反應完畢后釜液經一級沉降槽沉降V-203自由沉降,取上清液母液進入到二級沉降槽V-204自由沉降,上清母液進入到三級沉降槽V-205自由沉降后進入到過濾器S-201,進一步過濾后進入到母液儲罐V-206內;各級沉降的尾渣統一處理,根據釜液的特點采用三級或更多級沉降的方式實現固液分離,每級沉降槽分別設置甲苯沖洗口,用于清洗尾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瑞思達化工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瑞思達化工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6729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