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軸承承載損失測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58629.0 | 申請日: | 2018-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207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魏寒;周宇博;陳德鑫;李松松;洪琦;孫友情;張嘉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3/04 | 分類號: | G01M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鄭青松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軸承 承載 損失 測試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軸承承載損失測試系統,包括底座和安裝在底座上的驅動電機、扭矩傳感器和加載機構,所述加載機構包括支撐架和設置在支撐架上的轉軸、推力軸承滾子、標定軸承組件、待測軸承組件、徑向加載裝置和軸向加載裝置。本發明的測試系統在測試過程中,驅動軸不承受載荷的作用從而保證其正常回轉,所用標定軸承只承受徑向力的作用,待測軸承既可以單獨承受徑向力或軸向力,也可以同時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載荷大小可以進行調節監測,整個裝置沒有增加多余的摩擦副,并可以根據空載測試結果消除軸承的攪油損失,測試結果準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測試系統,具體涉及一種軸承承載損失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軸承在各類機械回轉機構中應用廣泛,研究其承載損失對于系統效率的測試和提升有重要意義。目后對于軸承的測試多是在沒有徑向和軸向載荷的情況下進行測試的,而軸承在工作過程中基本都承受一定的徑向和軸向載荷,測試結果的參考意義不大。
因此,提供一種在有徑向和軸向載荷的情況下進行測試的軸承承載損失測試系統顯得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軸承承載損失測試系統,能夠解決現有軸承扭矩損失測試中無軸向和徑向載荷,以及施加載荷后驅動軸回轉變形和產生多余摩擦副的問題,轉速和載荷均可進行調整,準確的模擬軸承實際的工作狀況,測試精度高。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軸承承載損失測試系統,包括底座和安裝在底座上的驅動電機、扭矩傳感器和加載機構,所述加載機構包括支撐架和設置在支撐架上的轉軸、推力軸承滾子、標定軸承組件、待測軸承組件、徑向加載裝置和軸向加載裝置;所述扭矩傳感器用于測量驅動電機的輸出扭矩,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軸向加載裝置連接;其中,所述標定軸承組件的標定軸承位于所述轉軸的中部,所述待測軸承組件的待測軸承位于所述轉軸的兩端,徑向載荷通過徑向加載裝置可調節地施加到所述標定軸承上,并通過所述轉軸施加到所述待測軸承上,軸向載荷通過所述軸向加載裝置施加到所述待測軸承上;所述推力軸承滾子設置在標定軸承組件和待測軸承組件之間,用于減少徑向加載時的載荷損失;在測試時,基于在所述驅動電機的轉速下標定的標定軸承的無徑向載荷時的承載損失和在徑向載荷下的承載損失,以及扭矩傳感器測量的無載荷時的扭矩和有載荷時的扭矩,確定所述待測軸承的承載損失。
可選地,所述標定軸承組件包括前標定軸承、后標定軸承、前標定軸承外圈襯套、后標定軸承外圈襯套、前標定軸承隔板和后標定軸承隔板,所述前標定軸承和所述后標定軸承安裝在所述轉軸的中部,所述前標定軸承外圈襯套和所述后標定軸承外圈襯套分別安裝在所述前標定軸承和所述后標定軸承的外圈上,所述前標定軸承隔板和所述后標定軸承隔板分別安裝在所述前標定軸承外圈襯套和所述后標定軸承外圈襯套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推力軸承滾子包括分別安裝在所述前標定軸承隔板和所述后標定軸承隔板的前端和后端的前推力軸承滾子和后推力軸承滾子。
可選地,所述待測軸承組件包括對稱設置的待測前軸承組件和待測后軸承組件,所述待測前軸承組件包括待測前軸承、待測前軸承外圈隔板、待測前軸承內圈襯套和待測前軸承外圈襯套,所述待測前軸承內圈襯套安裝在所述待測前軸承的內孔中,所述待測前軸承內圈襯套的內孔安裝在所述轉軸的前端,所述待測前軸承的外圈安裝在待測前軸承外圈襯套上,并且外圈端面與所述待測前軸承外圈隔板相接觸,所述待測前軸承外圈隔板安裝在前推力軸承滾子的外側;所述待測后軸承組件包括待測后軸承、待測后軸承外圈隔板、待測后軸承內圈襯套和待測后軸承外圈襯套,所述待測后軸承內圈襯套安裝在所述待測后軸承的內孔中,所述待測后軸承內圈襯套的內孔安裝在所述轉軸的后端,所述待測后軸承的外圈安裝在待測后軸承外圈襯套上,并且外圈端面與所述待測后軸承外圈隔板相接觸,所述待測后軸承外圈隔板安裝在后推力軸承滾子的外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586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