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有遠紅外纖維的抗菌混紡紗線及其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112949.5 | 申請日: | 2018-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389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周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薌菲服飾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04 | 分類號: | D02G3/04;D02G3/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41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有 紅外 纖維 抗菌 混紡 紗線 及其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屬于新型紡紗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帶有遠紅外纖維的抗菌混紡紗線,包括以下組成成分:遠紅外纖維15—20%、棉纖維50—65%和薄荷纖維20—35%(重量分數)。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預處理,開松;薄荷纖維與麻纖維按照混紡比例進行“三明治”式的鋪層混合;將鋪層混合后的薄荷纖維與棉纖維依次經抓棉機、混棉機和成卷機完成開棉機工序;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完成步驟四的開清棉工序后,依次進行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混紡細紗芯;開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條工序和粗紗工序;將遠紅外纖維與粗砂進行混紡,制得紗線。將薄荷纖維、遠紅外纖維和棉纖維制成質量良好的混紡紗線,該紗線使薄荷纖維與棉纖維互補優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型紡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有遠紅外纖維的抗菌混紡紗線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環保和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天然纖維,棉纖維作為應用最普遍的天然纖維,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紡織品生產中。目前市場上的紗線層出不窮,材質結構各不相同,廣泛應用于織布、制繩、制線等生活領域。新疆長絨棉纖維纖維因它的柔長在紡織業中十分出名,被人們譽為綿中極品,其具有紗紕少、條干均勻光潔、可染性高的優點。然而目前市場上的長絨棉纖維混紡紗的彈性和保暖性并不好,因此,織造完成后的織物存在保暖效果差、彈力差的缺點。
現有技術采用的合成纖維大多吸水性強、易滋生細菌,還特別受蟑螂、蜱蟲等害蟲的喜愛,導致細菌和灰塵在纖維材料表面和內部積累,造成潛在的污染,對人體健康和室內環境不利。
有鑒于此,亟需發展一種帶有遠紅外纖維的抗菌混紡紗線及其生產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遠紅外纖維的抗菌混紡紗線,包括以下組成成分:遠紅外纖維15—20%、棉纖維50—65%和薄荷纖維20—35%(重量分數)。
優選地,所述遠紅外纖維的細度為90S~100S。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遠紅外纖維的抗菌混紡紗線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預處理,開松;
步驟二、薄荷纖維與麻纖維按照混紡比例進行“三明治”式的鋪層混合;
步驟三、開清棉工序:將步驟三中鋪層混合后的薄荷纖維與棉纖維依次經抓棉機、混棉機和成卷機完成開棉機工序;
步驟四、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完成步驟四的開清棉工序后,依次進行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和細紗工序,制得混紡細紗芯;
步驟五、開清棉工序:將棉纖維依次經抓棉機、混棉機和成卷機完成開棉機工序;
步驟六、梳棉工序、并條工序和粗紗工序:完成步驟五的開清棉工序后,依次進行梳棉工序、并條工序和粗紗工序,制得粗砂
步驟七,將遠紅外纖維與粗砂進行混紡,制得紗線。
優選地,所述步驟一中,棉纖維開松:采用自動抓棉機,打手速度為1200-1300r/min,抓棉打手間歇下降的距離為3-5mm;自動混棉機,打手速度為400r/min,羅拉轉速為0.4r/min;成卷機:棉卷定量為360g/m,定長35m,由于后續需要退卷為減低棉卷粘合。
優選地,在步驟二中,所述“三明治”式的鋪層混合為:首先,將棉纖維進行退卷沿橫向平鋪展開形成長為第一層纖維并稱重,然后按照混紡比稱取一定量的薄荷纖維撒在第一層的纖維上,接著采用同樣的方法,再鋪上第三層纖維,第四層纖維,第五層纖維,第六層纖維,為增加纖維的可紡性在每層纖維上噴灑和毛油,而后進行打包處理,打包后的纖維包再翻轉90度重新排包,使得抓棉機打手在同一時刻能抓到棉包上的六層纖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薌菲服飾有限公司,未經江陰薌菲服飾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1294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