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拖拉機檢測的快速自動化掛接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97451.6 | 申請日: | 2018-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894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8 |
| 發明(設計)人: | 叢茜;姚飛;李凱;殷世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B59/00 | 分類號: | A01B59/00;A01B59/06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銘康;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拉桿 掛接 檢測 自動化 掛接機構 驅動油缸 捕捉 合格性 球鉸 檢測技術領域 邊緣槽口 復位彈簧 基礎構件 檢測設備 停止移動 液壓油缸 擠壓輪 聯動軸 限位槽 液壓銷 齒輪 農業機械 齒條 穿銷 聯動 內置 銷孔 契合 擠壓 移動 配合 應用 保證 | ||
1.一種用于拖拉機檢測的快速自動化掛接機構,其特征在于,由掛接裝置(A)、聯動裝置(B)、加載裝置(C)和承臺組件(D)組成,其中掛接裝置(A)中連接組件(I)的豎桿(17)下端安裝在聯動裝置(B)中組件Ⅲ(L)的聯接軸(74)內部,并與其固定連接;聯動裝置(B)位于加載裝置(C)和承臺組件(D)上方,其中聯動裝置(B)中組件Ⅰ(J)的軌道Ⅰ(57)底面固接于承臺組件(D)的承臺Ⅰ(E)中凹臺Ⅰ(1)的上表面;聯動裝置(B)中組件Ⅱ(K)的軌道Ⅱ(79)底面固接于承臺組件(D)的承臺Ⅱ(F)中凹臺Ⅱ(2)的上表面;加載裝置(C)置于承臺組件(D)中承臺Ⅰ(E)和承臺Ⅱ(F)之間,其中加載裝置(C)的滑輪Ⅰ(82)與承臺Ⅰ(E)的凹槽Ⅰ(4)滾動連接;加載裝置(C)中活塞桿(83)上部吊環(84)安裝在聯動裝置(B)中組件Ⅲ(L)的聯接軸(74)內部,并與其活動連接;加載裝置(C)的滑輪Ⅱ(85)與承臺Ⅱ(F)的凹槽Ⅱ(3)滾動連接;承臺組件(D)中承臺Ⅰ(E)和承臺Ⅱ(F)的下端固接于地面,且與地面垂直。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拖拉機檢測的快速自動化掛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掛接裝置(A)由右組件(G)、左組件(H)和連接組件(I)組成,其中右組件(G)和左組件(H)關于a面對稱;右組件(G)由擠壓輪Ⅰ(6)、軸芯Ⅰ(7)、基礎構件Ⅰ(8)、液壓銷Ⅰ(9)、夾持桿Ⅰ(10)、轉軸Ⅰ(11)、轉軸Ⅱ(12)、夾持桿Ⅱ(13)、捕捉輪Ⅰ(14)、捕捉輪Ⅱ(15)和限位槽Ⅰ(55)組成,其中基礎構件Ⅰ(8)由基板Ⅰ(33)和基板Ⅱ(39)組成,基板Ⅰ(33)和基板Ⅱ(39)結構相同,且相互平行;基板Ⅰ(33)下部為立板Ⅰ(32),基板Ⅰ(33)上部為斜板Ⅰ(36),斜板Ⅰ(36)與立板Ⅰ(32)圓滑過渡,斜板Ⅰ(36)與立板Ⅰ(32)的夾角為135度;立板Ⅰ(32)近下端設有方孔Ⅰ(31),立板Ⅰ(32)中部設有軸芯孔Ⅰ(34),立板Ⅰ(32)和斜板Ⅰ(36)連接處設有銷孔Ⅰ(35);基板Ⅱ(39)下部為立板Ⅱ(41),基板Ⅱ(39)上部為斜板Ⅱ(37),斜板Ⅱ(37)與立板Ⅱ(41)圓滑過渡,斜板Ⅱ(37)與立板Ⅱ(41)的夾角為135度;立板Ⅱ(41)近下端設有方孔Ⅱ(42),立板Ⅱ(41)中部設有軸芯孔Ⅱ(40),立板Ⅱ(41)和斜板Ⅱ(37)連接處設有銷孔Ⅱ(38);轉軸Ⅰ(11)與斜板Ⅰ(36)固定連接,轉軸Ⅰ(11)與夾持桿Ⅰ(10)活動連接,夾持桿Ⅰ(10)前端與捕捉輪Ⅰ(14)活動連接,夾持桿Ⅰ(10)與基板Ⅰ(33)中斜板Ⅰ(36)的夾角為90度;轉軸Ⅱ(12)與斜板Ⅱ(37)固定連接,轉軸Ⅱ(12)與夾持桿Ⅱ(13)活動連接,夾持桿Ⅱ(13)前端與捕捉輪Ⅱ(15)活動連接,夾持桿Ⅱ(13)與基板Ⅱ(39)中斜板Ⅱ(37)的夾角為90度;軸芯Ⅰ(7)中部與擠壓輪Ⅰ(6)活動連接,軸芯Ⅰ(7)右端固接于基板Ⅰ(33)中立板Ⅰ(32)的軸芯孔Ⅰ(34),軸芯Ⅰ(7)左端固接于基板Ⅱ(39)中立板Ⅱ(41)的軸芯孔Ⅱ(40);限位槽Ⅰ(55)右端固接于基板Ⅰ(33)中立板Ⅰ(32)的軸芯孔Ⅰ(34)后部,限位槽Ⅰ(55)左端固接于基板Ⅱ(39)中立板Ⅱ(41)的軸芯孔Ⅱ(40)后部;左組件(H)由基礎構件Ⅱ(20)、液壓銷Ⅱ(21)、夾持桿Ⅲ(22)、轉軸Ⅲ(23)、轉軸Ⅳ(24)、夾持桿Ⅳ(25)、捕捉輪Ⅲ(27)、捕捉輪Ⅳ(26)、軸芯Ⅱ(28)、擠壓輪Ⅱ(29)和限位槽Ⅱ(56)組成,其中基礎構件Ⅱ(20)由基板Ⅲ(45)和基板Ⅳ(51)組成,基板Ⅲ(45)和基板Ⅳ(51)結構相同,且相互平行;基板Ⅲ(45)下部為立板Ⅲ(44),基板Ⅲ(45)上部為斜板Ⅲ(48),斜板Ⅲ(48)與立板Ⅲ(44)圓滑過渡,斜板Ⅲ(48)與立板Ⅲ(44)的夾角為135度;立板Ⅲ(44)近下端設有方孔Ⅲ(43),立板Ⅲ(44)中部設有軸芯孔Ⅲ(46),立板Ⅲ(44)和斜板Ⅲ(48)連接處設有銷孔Ⅲ(47);基板Ⅳ(51)下部為立板Ⅳ(53),基板Ⅳ(51)上部為斜板Ⅳ(49),斜板Ⅳ(49)與立板Ⅳ(53)圓滑過渡,斜板Ⅳ(49)與立板Ⅳ(53)的夾角為135度;立板Ⅳ(53)近下端設有方孔Ⅳ(54),立板Ⅳ(53)中部設有軸芯孔Ⅳ(52),立板Ⅳ(53)和斜板Ⅳ(49)連接處設有銷孔Ⅳ(50);轉軸Ⅲ(23)與斜板Ⅲ(48)固定連接,轉軸Ⅲ(23)與夾持桿Ⅲ(22)活動連接,夾持桿Ⅲ(22)前端與捕捉輪Ⅲ(27)活動連接,夾持桿Ⅲ(22)與基板Ⅲ(45)中斜板Ⅲ(48)的夾角為90度;轉軸Ⅳ(24)與斜板Ⅳ(49)固定連接,轉軸Ⅳ(24)與夾持桿Ⅳ(25)活動連接,夾持桿Ⅳ(25)前端與捕捉輪Ⅳ(26)活動連接,夾持桿Ⅳ(25)與基板Ⅳ(51)中斜板Ⅳ(49)的夾角為90度;軸芯Ⅱ(28)中部與擠壓輪Ⅱ(29)活動連接,軸芯Ⅱ(28)右端固接于基板Ⅲ(45)中立板Ⅲ(44)的軸芯孔Ⅲ(46),軸芯Ⅱ(28)左端固接于基板Ⅳ(51)中立板Ⅳ(53)的軸芯孔Ⅳ(52);限位槽Ⅱ(56)右端固接于基板Ⅲ(45)中立板Ⅲ(44)的軸芯孔Ⅲ(46)后部,限位槽Ⅰ(55)左端固接于基板Ⅳ(51)中立板Ⅳ(53)的軸芯孔Ⅳ(52)后部;連接組件(I)由方形軸套Ⅰ(5)、方形軸Ⅰ(16)、豎桿(17)、橫桿(18)和方形軸Ⅱ(19)和方形軸套Ⅱ(30)組成,其中豎桿(17)上端固接于橫桿(18)中心,且豎桿(17)與橫桿(18)垂直;方形軸Ⅰ(16)左端固接于橫桿(18)右端,方形軸Ⅰ(16)右端與方形軸套Ⅰ(5)活動連接;方形軸Ⅱ(19)右端固接于橫桿(18)左端,方形軸Ⅱ(19)左端與方形軸套Ⅱ(30)活動連接;方形軸套Ⅰ(5)自右至左穿過基板Ⅱ(39)中立板Ⅱ(41)的方孔Ⅱ(42)和基板Ⅰ(33)中立板Ⅰ(32)的方孔Ⅰ(31)并與之固接;方形軸套Ⅱ(19)自右至左穿過基板Ⅳ(51)中立板Ⅳ(53)的方孔Ⅳ(54)和基板Ⅲ(45)中立板Ⅲ(44)的方孔Ⅲ(43)并與之固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9745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定量播種裝置
- 下一篇:一種稻田旋耕機的限位萬向節傳動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