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子保險單據的產生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85751.2 | 申請日: | 2018-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443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柯美梅;孫錫仁;黃美莉;黃淑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8 | 分類號: | G06Q40/08;G06Q30/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義興;張立晶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單據 客戶端 單據 產生系統 電子保險 回復信息 確認數據 需求信息 發送服務器 數據庫模塊 保險服務 端服務器 網絡頁面 記錄 客戶 回復 變更 儲存 發送 受理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保險單據的產生系統,包含:一電子單據需求信息,由一保險服務提供者向一客戶端發出;一受理端服務器,接受該客戶端通過該電子單據需求信息所回復的一回復信息,或連接至少一網絡頁面所輸入的至少一筆個人確認數據;一公司保戶數據庫模塊,根據該回復信息或該至少一筆個人確認數據以儲存或變更該客戶端的記錄;以及一單據產生及發送服務器,根據該客戶端的記錄以產生一電子單據,并發送該電子單據至該客戶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電子保險單據的產生系統,更特別是關于一種能簡化流程的單據需求變更及電子單據發送的自動作業系統。
背景技術
以往保險公司若得到取得保戶所簽署的書面(紙件)同意書,其表示同意以“電子文件”方式取代紙件交付送金單、收據及保險費(墊繳)催告通知等等,則前開各種保險單據才能采用電子文件發送給保戶或要保人。反之,若未收到保戶簽署及送回的同意書,則仍需采用紙件方式打印出該等保險單據,并委托外部廠商或交給郵局寄送至保戶的住所。
雖然保險公司也會通過保險專業人員(保險業務員及經紀人等)面訪,或由保戶以郵遞寄回而取得簽署的同意書,因此相當影響電子文件取代紙件的推廣效果。亦即,保戶雖然知道采用無紙化單據有助環保,但變更單據的取得方式并非必要的處理事項,故保戶提出需求的意愿不足。況且該變更所需的作業不夠方便(得約時間面訪或至郵局送件),更阻卻變更需求的提出。
根據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統計,國人每年紙件帳單上的用紙量高達15噸(約25萬棵樹)。帳單或單據電子化不僅能幫助25萬(或更多)棵的樹木免被砍伐,同時也能降低紙件帳單在運送時,因交通工具油耗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再者,保戶會因長期出差或搬家而錯失紙件保險單據的即時讀取機會,因此產生延誤繳費或甚至權益受損等不利情形。
綜上,保險業亟需一種能簡化流程的單據需求變更及電子單據發送的自動作業系統,可改善單據需求變更確認的作業不便,并能有助單據傳遞給保戶的時效與讀取。
發明內容
有鑒以上問題,本發明的一目的提供電子保險單據的產生系統,能有效簡化電子單據需求變更的申請及確認流程,能激勵更多保戶采用符合環保的電子單據。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能降低委外廠商(或郵局)寄送紙件單據的成本費用,并且可加速文件傳遞給保戶的時效。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借電子單據搭載保險公司的產品介紹、活動或問卷,增加與保戶雙向互動的機會,以收集保戶有興趣的產品和其身份背景、統計活動點擊來源、分析回饋信息以進行調整及保戶分群活動規劃等,進而用大數據分析以掌握保戶需求,進而提升公司競爭力及顧客滿意度。
于是,本發明提出一實施例,一種電子保險單據的產生系統,包含:一電子單據需求信息,由一保險服務提供者向一客戶端發出;一受理端服務器,接受該客戶端通過該電子單據需求信息所回復的一回復信息,或連接至少一網絡頁面所輸入的至少一筆個人確認數據;一公司保戶數據庫模塊,根據該回復信息或該至少一筆個人確認數據以儲存或變更該客戶端的記錄;以及一單據產生及發送服務器,根據該客戶端的記錄以產生一電子單據,并發送該電子單據至該客戶端。
于另一實施例中,該電子單據需求信息通過一第一通信短信、一第一電子郵件或一紙件為向該客戶端發出的一載體。
于另一實施例中,該紙件是打印一快速響應矩陣碼(QR code),又該客戶端通過一移動通訊裝置掃描該快速響應矩陣碼以連接該至少一網絡頁面。
于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通信短信一雙向短信,該客戶端可以通過該雙向短信以產生該回復信息。
于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通信短信記載該至少一網絡頁面的連接網址。
于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電子郵件記載該至少一網絡頁面的連接網址或可點選及連接的圖標(ico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857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