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LAMP檢測多肉植物莖腐病菌的引物組合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47812.6 | 申請日: | 2018-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775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姚錦愛;黃鵬;陳漢鑫;余德億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Q1/6844 | 分類號: | C12Q1/6844;C12Q1/6895;C12Q1/04;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病菌 引物組合 檢測 應用 等溫條件 基層單位 內側引物 田間病害 現場檢測 引物序列 早期診斷 莖腐病 溫育 引物 靈敏 監測 防治 | ||
本發明提供了基于LAMP檢測多肉植物莖腐病菌的引物組合及其應用。用于檢測多肉植物莖腐病菌的LAMP引物組合由1對外側引物F3/B3和1對內側引物FIP/BIP組成,F3/B3和FIP/BIP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本發明的檢測體系在65℃等溫條件下,通過1 h溫育,能快速、方便、高效、高特異、高靈敏地檢測到多肉植物莖腐病菌,不需要復雜昂貴的儀器,能較好地滿足對多肉植物莖腐病菌的現場檢測,可廣泛應用于基層單位田間病害的早期診斷和病菌的監測、鑒定,為防治多肉植物莖腐病提供可靠的技術和理論依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園藝作物病害檢測、鑒定及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多肉植物莖腐病菌的環介導等溫擴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檢測的引物組合及其應用,可用于多肉植物莖腐病菌快速、靈敏和特異的分子檢測,同時可用于多肉植物莖腐病的早期診斷和監測鑒定。
背景技術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營養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通常具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和花、果實、種子三種繁殖器官。在園藝上,又稱肉質植物或多肉花卉,但以多肉植物這個名稱最為常用。多肉植物作為盆栽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目前常見的種類大多屬于景天科和仙人掌科。
莖腐病的病原為尖孢鐮刀菌(
當前,病原菌的檢測方法較多,傳統真菌菌種鑒定方法主要以形態學為依據,將菌種鑒定到綱、目、科、屬、種。真菌的形態特征復雜,且有些菌類形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穩定,因此,在傳統的真菌分類中常引起分類系統的不一致。同時傳統分類鑒定方法耗時長、靈敏度低、易受人為及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干擾,不能直觀的在病害潛伏期和初發期做出診斷,很難對病害發生進行及時的監測和有效控制。
隨著生物化學、遺傳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為病原菌的分類鑒定提供了技術條件。如血清學免疫學技術、常規PCR、巢式PCR和實時熒光定量PCR等技術為病原菌的分類鑒定提供了靈敏度高、快速的檢測技術。但這些分子生物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如血清免疫學檢測技術在血清的制備過程耗時耗力,常常受到抗血清質量的影響,且可能存在交叉反應,特異性較差,容易造成假陽性,PCR快速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常規PCR、巢式PCR(Nest-PCR)和實時熒光定量PCR等,PCR技術檢測時間較長,需要依賴貴重、精密的PCR儀、凝膠成像系統等貴重儀器設備及相應的高新技術人員,因而提高了檢測成本,并限制了其應用范圍,不利于基層生產上推廣應用,限制了這些先進方法的推廣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未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478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