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空調凝露水除霾的裝置、方法和空調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40940.8 | 申請日: | 2018-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050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安瑜波;綦暢;黃銘罕;劉振邦;陳萬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0071 | 分類號: | F24F1/0071;F24F1/0087;F24F3/16;F24F3/14;F24F13/22;F24F11/89;F24F13/20;F24F11/70;F24F1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亞芳 |
| 地址: | 51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露水 室內空氣 室內 空調 空調機 循環管道 原始空氣 風量 霧化 用戶舒適度 凈化空氣 用戶體驗 裝置成本 顆粒物 可活動 加濕 霧滴 吸附 室外 墻壁 擺放 運送 占用 凈化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空調凝露水除霾的裝置、方法和空調機,所述裝置包括:除霾模塊和風量循環管道模塊;所述除霾模塊用于利用空調凝露水對室內的原始空氣進行除霾處理;所述風量循環管道模塊用于將室內的原始空氣輸送給所述除霾模塊,并將經過除霾處理后的凈化空氣運送回室內。本發明通過對空調凝露水的霧化,并利用霧化后的霧滴對室內空氣中的顆粒物進行吸附,有效的凈化了室內空氣,同時也對室內空氣進行了加濕,提高了用戶舒適度;且該裝置主要部件:除霾模塊以及相關管道均是安裝在室外或墻壁上,不需要單獨擺放在家中,不會占用用戶室內可活動的空間,有利于提升用戶體驗;此外,該裝置成本低,易于在普通家庭中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調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空調凝露水除霾的裝置、方法和空調機。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空氣質量水平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如何高效的為用戶提供一個低霾甚至無霾的生活環境,成為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現有技術中也推出了一些空氣凈化裝置,但是這些裝置需要額外購買,且需要單獨擺放在家中,空氣凈化裝置占用了室內用戶可活動的空間,不利于用戶體驗的提升。
眾所周知,空調工作時,室內空氣中的水份會在空調室內機的蒸發器上冷凝成凝露水,目前,空調凝露水都是通過排水管直接排向室外;此外,空調機在制冷過程中會使室內濕度降低,為了提高用戶的舒適度,現有技術中雖然已提出帶有加濕功能的空調機,但是這種帶有加濕功能的空調機成本高,很難在普通家庭中推廣。
綜上所述,人們急需一種具有除霾、且不占用室內活動空間的裝置,此外,還要求該裝置具有加濕功能,且成本低,易于在普通家庭中推廣。然而,現有技術中并不存在如上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空調凝露水除霾的裝置、方法和空調機。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空調凝露水除霾的裝置,包括:
除霾模塊,用于利用空調凝露水對室內的原始空氣進行除霾處理;
風量循環管道模塊,用于將室內的原始空氣輸送給所述除霾模塊,并將經過除霾處理后的凈化空氣運送回室內。
可選的,所述風量循環管道模塊包括:
室內空氣出氣管道,用于將室內的原始空氣運送至所述除霾模塊;
凈化空氣進氣管道,用于將所述除霾模塊處理后的凈化空氣排送回室內。
可選的,所述除霾模塊包括:
設置在一水箱內的霧化器,以及設置在該水箱內的微型水泵和霧化器供水管;
所述霧化器供水管的一端與所述霧化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微型水泵連接;
所述室內空氣出氣管道的一端和所述凈化空氣進氣管道的一端分別連通至所述水箱,且所述室內空氣出氣管道位于所述霧化器的一側,所述凈化空氣進氣管道位于所述霧化器的另一側;
所述微型水泵用于將所述水箱內的凝露水通過所述供水管運送至所述霧化器進行霧化處理;
所述霧化器產生的霧滴排放至所述水箱內,形成霧滴區,以使從所述室內空氣出氣管道運送進來的原始空氣穿過所述霧滴區,通過霧滴的吸附作用,完成對原始空氣的除霾處理。
可選的,所述霧化器設置在所述水箱的內側且位于所述水箱的頂部;
所述霧化器的噴嘴面向所述水箱的底部;
在所述霧化器的噴嘴外側圍繞設有一金屬管。
可選的,所述裝置還包括:
凝露水收集管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409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