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屬性用戶選擇移動群智感知激勵機制的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36362.0 | 申請日: | 2018-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682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7 |
| 發明(設計)人: | 熊金波;陳秀華;劉西蒙;李琦;馬蓉;姚志強;金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4/35 | 分類號: | H04W4/35;H04W4/38;H04L29/08;G06Q30/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117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屬性 用戶 選擇 移動 感知 激勵機制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多屬性用戶選擇移動群智感知激勵機制的方法及系統,首先感知平臺將感知任務劃分為多個子任務,并為各個子任務設置任務效用值、信譽積分閾值以及初始信譽積分;感知平臺以流動的方式發布子任務;感知用戶上傳屬性值;感知平臺先后對用戶進行一次篩選、二次篩選確定最優用戶集;感知平臺根據報酬計算函數計算感知用戶完成子任務所獲的報酬;感知用戶根據參與意愿分析函數自主選擇是否最終接受子任務處理請求;感知平臺設置用戶信譽積分獎懲機制,更新感知用戶的信譽積分。本發明不僅能夠提高感知用戶參與度和所提交的感知數據質量,而且能夠有效地保證感知用戶的質量和降低系統花費開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群智感知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多屬性用戶選擇移動群智感知激勵機制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各種各樣的移動便攜感知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的普及和廣泛使用,為實現深度泛在社會感知提供了一種新的感知環境、收集數據和提供信息服務的模式,即移動群智感知。相比于需要部署固定傳感器的傳統傳感器網絡,移動群智感知網絡具有感知范圍廣、成本較低、維護簡單三大優點,更加適合于完成大規模、移動性強的感知任務。在移動群智感知網絡中,感知用戶的參與度是決定移動群智感知系統能否獲得高質量數據的關鍵因素,但在感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消耗會直接影響到感知用戶的參與程度和感知數據的質量高低。例如,用戶上傳感知數據會消耗大量的通信流量和感知設備電量,導致了用戶不愿意無償參與感知活動。
為了激勵更多的用戶參與感知過程,應當設計一種合理的激勵機制來對用戶的消耗代價進行補償,而高質量、高參與度的感知用戶是移動群智感知系統獲得高質量數據的重要前提,因此感知用戶選擇是激勵機制的關鍵因素。目前大多數的激勵機制在用戶選擇上采取基于單一屬性選擇或是隨機選擇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產生相應的激勵效果,但是存在用戶參與積極性不高、任務完成比例下降及平臺消耗代價增大的問題。一方面,基于隨機的用戶選擇方式,由于欠缺考慮用戶自身特點,從而導致用戶的參與度不高且數據質量水平下降,整體上降低了任務的完成率,增加了平臺消耗代價。另一方面,基于單一屬性的用戶選擇方式,對用戶的考量方法略顯單薄,單一屬性值無法全面體現用戶自身特點,從而削弱感知平臺對用戶的篩選力度,導致用戶篩選結果不佳、平臺花費增大的問題。
綜上所述,針對移動群智感知中如何構建有效激勵機制的問題,已有解決方案均從某一方面考慮,簡單解決某一問題,嚴重忽視了其他挑戰,不能綜合解決移動群智感知中的用戶參與度、用戶質量和數據質量問題。因此,需要發明一種能夠同時解決上述激勵問題的方法和相應的系統。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基于多屬性用戶選擇移動群智感知激勵機制的方法及系統,既能夠實現有效的用戶選擇,又能提高用戶質量水平和數據質量水平。
本發明采用以下方案實現:一種基于多屬性用戶選擇移動群智感知激勵機制的方法,首先進行最優用戶集選擇,然后進行平臺與用戶之間的雙向選擇,最后進行用戶信譽積分獎懲;其中所述最優用戶選擇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感知任務發布前,感知平臺將感知任務K劃分為多個子任務k,并為每個子任務k設置子任務效用值μk,同時感知平臺設置信譽積分閾值,并為每個感知用戶設置初始信譽積分;
步驟S2:感知用戶向感知平臺上傳參與閾值threshi、花費代價Ci和信譽值Qi三個屬性值;
步驟S3:感知平臺基于感知用戶的信譽積分和信譽積分閾值進行用戶一次篩選,提升用戶二次篩選的效果;其中,感知用戶的信譽積分隨著任務處理過程的發生而變化;
步驟S4:感知平臺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用戶二次篩選,將最優用戶集選擇作為目標層元素,將步驟S2所述的參與閾值threshi、花費代價Ci、信譽值Qi三個屬性作為準則層元素,將n個感知用戶作為措施層元素,構建三層遞階層次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師范大學,未經福建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363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