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富硒靈芝菌絲粉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36257.7 | 申請日: | 2018-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341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玉環;劉童瑩;王允圃;巫小丹;彭紅;鄭洪立;向書玉;艾力;曹雷鵬;張錦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靈芝 菌絲 制備 方法 | ||
一種富硒靈芝菌絲粉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靈芝母種制備;步驟2、靈芝液態發酵菌種制備;步驟3、靈芝固體發酵培養基制備;步驟4、靈芝培養與菌絲溶解;步驟5、富硒靈芝粉制備。本發明的優點:(1)富硒靈芝菌粉的生產全部建立在有機硒轉化的基礎上,確保了硒源的絕對安全;(2)產品中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硒、同時還含有靈芝的功能性成分、酶降解的各種多肽、低聚糖類膳食纖維;(3)本發明工藝中,原料所含的有機硒全部轉化進入產品中,有機硒轉化利用率較之于利用固體發酵獲得富硒靈芝子實體的生產工藝大大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富硒靈芝粉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硒對人類健康非常有益,但是無機硒利用率低、毒性強。植物和微生物都有吸收和轉化無機硒為有機硒的能力,目前已知的有機硒主要殘渣形態是硒代氨基酸以及帶有硒代氨基酸殘基的蛋白質、某些生物的多糖類中帶有硫酸酯結構也可以發生硒代反應,另外在百合科植物中含有非蛋白態的含硫氨基酸,也可以發生硒代反應,目前也受到了關注。
利用某些具有顯著生理功能的食用菌的富硒特性來富集培養基中的有機態硒,進而將富硒食用菌超微化粉碎制備人類食品的富硒添加劑一直是食品行業關注的熱點。例如中國發明專利一種富含有機硒的產品配方及其工藝 CN201710280008.1 是將200~300ppm的的亞硒酸鈉溶液噴撒在粉碎的桑葚枝條粉上,配置食用菌培養基,待食用菌子實體收獲后烘干超微粉碎而成。但是實際上高濃度的亞硒酸鈉對食用菌的生長是有害的,其子實體生產效率低。
在藻類中,螺旋藻富硒能力最強,多次添加微量亞硒酸鈉的情況下,螺旋藻干粉硒積累量可以達到接近2900mg/kg,其中既有存在于硒代氨基酸、含有硒代氨基酸的多肽、蛋白質中的有機硒、也有以硒酸鹽酯鍵結合在多糖上的有機硒。這些形態的有機硒對于微生物、動物都具有毒性低、可利用率高的特點。
在食用(藥用)真菌中,靈芝屬于名貴中藥材中的上品,具有滋補強壯、固本扶正的功效,俗稱仙草。靈芝的富硒能力最強,在培養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靈芝菌絲的硒積累量可以達到接近3000mg/kg,靈芝還能夠在高粱的種子上很好的生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富硒靈芝菌絲粉的制備方法,利用靈芝對硒的富集能力超強,而且能夠在高粱種子上很好的生長的特性,以富硒高粱種子、富硒螺旋藻粉制作靈芝固體發酵培養基,接種靈芝并當菌絲長滿培養容器之后,升溫促進靈芝菌絲自溶,釋放蛋白分解酶、纖維素酶和淀粉酶對培養基中大分子物質進行降解,獲得高吸收效率的有機硒和大量靈芝功能性成分。直接烘干和粉碎即可制備口感很好的富硒食品添加劑。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富硒靈芝菌絲粉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靈芝母種制備。
從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購買靈芝菌株,以PDA培養基進行活化。使用活化用PDA培養基配方如下:去皮馬鈴薯200g(煮汁),VB10.01g/l、MgSO40.2g、KH2PO41.0g、水1000ml,高壓蒸汽滅菌,pH自然。葡萄糖20g、瓊脂18g、水1000ml, pH自然。在30℃,遮光培養。
從活化好的優勢菌落的邊沿挖取菌絲,接種到馴化培養基中。使用馴化用斜面培養基斜面培養基:富硒高粱種子粉、富硒螺旋藻粉各10g、VB10.01g、MgSO40.2g、KH2PO41.0g、葡萄糖5g、瓊脂18g、水1000ml,高壓蒸汽滅菌,pH自然。在28℃,遮光培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大學,未經南昌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3625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株具有緩解便秘功效的鼠李糖乳桿菌及其應用
- 下一篇:非晶硅的成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