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花果香型烏龍茶紅茶的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00645.X | 申請日: | 2018-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22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4 |
| 發明(設計)人: | 繆石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秦巴茶業有限公司平利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A23F3/08;A23F3/12;A23F3/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利澤明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61222 | 代理人: | 賈曉玲 |
| 地址: | 725500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茶 制備工藝 果香 搖青 烏龍茶 烘干 種花 茶葉 明亮 標準評價 通風發酵 晾青 揉捻 攤青 造形 制備 感官 香氣 玫瑰 評估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花果香型烏龍茶紅茶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攤青→晾青→初次搖青→再次搖青→第三次搖青→揉捻造形→通風發酵→初次烘干→再次烘干。通過本發明所述制備方法對黃玫瑰茶葉進行處理得到的成品烏龍紅茶在外形上橙紅勻潤,湯色橙黃明亮,香氣花果香明顯,滋味鮮爽甜甘醇,葉底鮮活明亮。通過下述具體實施方法的說明,可以得知本發明所述烏龍紅茶制備工藝利用本行業對茶葉評估的感官審評標準評價所得結果優于傳統紅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花果香型烏龍茶紅茶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名優茶的品種也有數百種之多,其中紅茶是我國產量較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其傳統工藝都是經過殺青、揉捻、干燥的過程。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紅茶大致分為正山小種、祁門紅茶、滇紅,然而其缺點明顯。正山小種因為發酵過于輕,萎調不足,所以產品雖然備帶有清爽味花香味,但是同時也帶有青澀味,苦味。祁門紅茶因為萎調與發酵過重,茶形要求完整度過于高,雖然滋味濃厚,但是缺少鮮爽度和香味,不適合現代年輕人群喝茶口感。滇紅的制作工藝由于品種和氣候的原因,對產品的口感為厚重強列。略帶苦澀味、茶多酚、咖啡堿含量高。
因此,研發一種茶葉的制備工藝,使得其制備的茶葉具有清爽花香味,同時不苦澀,茶多酚、咖啡堿含量少,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花果香型烏龍茶紅茶的制備工藝。
本發明提供一種花果香型烏龍茶紅茶的制備工藝,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一種花果香型烏龍茶紅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攤青→晾青→初次搖青→再次搖青→第三次搖青→揉捻造形→通風發酵→初次烘干→再次烘干;
所述攤青:將原料在溫度25-35℃的溫度下攤曬30-40min;攤曬厚度為2-4cm;攤青的主要作用為散發葉溫和表面水溫。
所述晾青:在溫度25-35℃的溫度下晾曬1-2h;晾放厚度0.2-0.4cm;晾青目的是使茶葉中水份適度引起內含物的生化變化。
所述初次搖青:將茶葉放至竹篩中,搖動12-18次,隨后散放0.5-1.5h;搖青,借助外力的碰撞破壞葉細胞組織,部分破壞引起多酚化各物局部酶促進氧化,綠葉紅邊搖青后,散放1小時,散發多酚類香味。
所述再次搖青:將茶葉放至竹篩中,搖動22-28次,隨后靜晾2.5-3.5h;
所述第三次搖青:將茶葉放至竹篩中,搖動33-37次,隨后靜晾;此時茶葉柔軟,失水量為80%,靜晾3個小時。第三次搖青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提高芬香物。
所述揉捻造形:將茶葉置入揉捻機中,揉捻40min;隨后取出解塊。所述揉捻機為55型揉捻機。
所述通風發酵:將茶葉放至發酵室內,控制室內溫度30-35℃,濕度65-80%,發酵6-10h;攤茶厚度為0.2-0.3cm;使用自然發酵,兒茶素類:多酚類化合物得以結合,促進酶氧化形成茶紅素、茶黃素類的自然化學變化,形成芬香的提高特點,湯色橙黃明亮,發酵度達到90%全發酵,紅葉、花香、果香明顯滋味,明顯滋味鮮爽甜醇。
所述初次烘干:將茶葉放至烘干機中,在75-80℃的溫度下烘干2.5-3.5h;攤茶厚度為0.2-0.4cm,隨后取出攤晾0.5-1.5h;
所述再次烘干:將茶葉包裝后存放一周,此時茶葉含水量為3%,隨后將包裝好的茶葉放入烘干機中,在75-85℃的溫度下,烘干3.5-4.5h,茶葉含水量為0%。在前半個小時通風烘干,有利散發水氣與茶青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秦巴茶業有限公司平利分公司,未經陜西秦巴茶業有限公司平利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0064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