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調溫纖維素纖維及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92910.0 | 申請日: | 201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371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效華;黃效龍;劉潔;黃效謙;劉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科紡織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2/10 | 分類號: | D01F2/10;D01F1/10;B01J13/06 |
| 代理公司: | 山東濟南齊魯科技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徐海鵬 |
| 地址: | 266011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溫微膠囊 纖維素纖維 智能調溫 微膠囊 纖維 耐熱性 穿著過程 純紡織物 粒徑均勻 微膠囊壁 制備工藝 壁厚比 結晶焓 熔融焓 調溫 囊壁 制備 紡織品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調溫纖維素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溫微膠囊含量5?7%,纖維熔融焓值≥12.5J/g,結晶焓值≥16.5 J/g,纖維純紡織物焓值≥12000J/m2。本發明制備的調溫微膠囊,囊壁較厚,粒徑均勻,壁厚比常規微膠囊壁厚度提升80?200%左右,微膠囊焓值較高達450kj/kg,耐熱性350℃以上,制成的紡織品在穿著過程中,微膠囊不易損壞,調溫性能持續時間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纖維素纖維及制備工藝,特別是一種智能調溫纖維素纖維及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號為CN200610157441.8 ,公開了具有智能調溫功能的調溫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 ,通過提供一種以纖維素纖維為基材,以親水性相變儲能材料微囊為功能性添加成分的具有智能調溫功能的調溫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這種調溫纖維素纖維是一種具有雙向溫度調節作用的新型纖維。它能夠根據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從環境中吸收熱量貯存于纖維內部,或放出纖維中貯存的熱量,在纖維周圍形成溫度基本恒定的微氣候,從而實現溫度調節功能。本發明方法中所述的相變儲能材料微囊,由于對相變儲能材料進行了微囊化,使得該材料不易泄漏,同時提高了相變材料的比表面,因而熱穩定性及調溫效果好。利用此方法制備的微膠囊由于采用常規方法制成,提高了相變材料微膠囊的比表面積,造成微膠囊粒徑過小,在包覆過程中,為了提高膠囊的調溫效果,只能將囊壁變薄,這樣當利用該微膠囊的制成的紡織品使用時,微膠囊容易破損,造成囊芯成份容易泄露,紡織品使用時間變短。且該方法,只適用于細旦纖維,對于粗旦纖維而言,由于微膠囊的粒徑較小,膠囊焓值較低,造成制備的纖維的調溫效果較差。
同時,由于在纖維制備換批次過程中,在制備細旦或者常規纖維過程時,由于一般采用紡前注射設備將制備的微膠囊材料注入紡絲液中,在對紡前注射設備進行清洗時,為了達到質量的要求,需要對路采用清水沖洗3-5次,大量浪費水資源,同時造成環境的污染。
發明內容
以實現以下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調溫纖維素纖維及制備工藝,以實現以下發明目的:
1、提高智能調溫纖維中加入智能調溫膠囊的囊壁厚度。
2、降低換批過程中,工藝設備的清洗難度。
3、提高智能調溫纖維素的焓值,進一步提高纖維的調溫能力。
4、纖維制備過程中提高制備的微膠囊囊壁厚度,焓值和耐熱性。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調溫纖維素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溫微膠囊含量5-7%,纖維熔融焓值≥12.5J/g,結晶焓值≥16.5 J/g,纖維純紡織物焓值≥12000J/m2。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所述智能調溫纖維素纖維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
步驟一:調溫微膠囊制備
1、反應液A制備:
將硬脂酰乳酸鈣和乙醇混合,完全溶解后,加入殼聚糖升溫至70-80℃,500r/min乳化30-50min,混合均勻后,加入P123和Tween20的乳化劑混合物,1000-1200r/min分散均勻,1-2℃/min降溫至50-55℃,逐滴加入乳清蛋白,1000r/min乳化攪拌,至滴加完成,制成反應液A。
所述硬脂酰乳酸鈣和乙醇的液比為1:5;所述P123和Tween20的用量比為3:1;所述乙醇的濃度為65-70%;所述殼聚糖的加入量與硬脂酰乳酸鈣的加入量比為1:2-3;所述乳清蛋白的加入量為所述殼聚糖加入量的2-4倍。
2、反應液B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科紡織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未經中科紡織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929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