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舊紡織品制備微晶纖維素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74717.4 | 申請日: | 2018-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937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力民;閆英山;孫紅玉;盛春英;李春光;賈榮霞;羅維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濱州華紡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B15/02 | 分類號: | C08B15/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曉曉 |
| 地址: | 256617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舊紡織品 微晶纖維素 制備 回收利用 濾出 環境污染問題 制備技術領域 可降解產物 高結晶度 工藝流程 綠色環保 質量分數 堿中和 酸水解 研磨 烘干 漂白 水解 酸液 鹽酸 過濾 回收 | ||
本發明涉及廢舊紡織品高值綠色環保回收利用技術,以及微晶纖維素的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技術,具體為一種廢舊紡織品制備微晶纖維素的方法。采用廢舊紡織品制備微晶纖維素,主要工藝流程為粉碎→酸水解→將酸液濾出→沉淀物等用堿中和→過濾→將制備的微晶纖維素漂白→濾出→烘干→研磨,得到成品。本發明的方法可以使多種組分的廢舊紡織品得到回收利用,采用質量分數8.5?9%鹽酸在85?94℃進行水解,制備得到高結晶度的微晶纖維素,使多種廢舊紡織品得到高值回收利用,并且制備的微晶纖維素屬于自然可降解產物,解決了廢舊紡織品處理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突破傳統方法僅對單一組分廢舊紡織品進行回收的約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舊紡織品高值綠色環保回收利用技術,以及微晶纖維素的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技術,具體為一種廢舊紡織品制備微晶纖維素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大國,我國每年纖維加工總量約達到5000萬噸,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量約為300萬噸,綜合利用率僅為15%左右,大部分廢舊紡織品被直接掩埋或焚燒,對土壤和空氣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潛力巨大。
大多數回收的廢舊紡織品,纖維的組成不是單一的,因而在加工利用之前往往需要將纖維進行分離,針對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加工利用途徑主要有4種,分別是機械法、化學法、物理法、熱能法等,其中機械法的產品一般為中低檔產品,附加值較低,熱能法燃燒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物理法難以實現廢舊紡織品的多次循環利用。
再生產微晶纖維素國外主要采用木材為原材料,先收集木漿纖維素,酸部分水解后的結晶部分,再經干燥粉碎而得到聚合度約200的結晶纖維素,我國棉花產量較高,成本較木材低,所以國內多以植物秸稈和棉漿為原材料。為了更大程度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資源和加強環保,人們在不斷研究采用更好的原料和更好的方法生產微晶纖維素。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問題和微晶纖維素需求,而提供的一種廢舊紡織品制備微晶纖維素的方法。采用廢舊紡織品制備微晶纖維素,主要工藝流程為粉碎→酸水解→將酸液濾出→沉淀物等用堿中和→過濾→將制備的微晶纖維素漂白→濾出→烘干→研磨,得到成品。本發明的方法可以使多種組分的廢舊紡織品得到回收利用,采用質量分數8.5-9%鹽酸在85-94℃進行水解,制備得到高結晶度的微晶纖維素。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廢舊紡織品制備微晶纖維素的方法,將廢舊紡織品經過粉碎、酸水解、將酸液濾出、沉淀物用堿中和、過濾、將得到的微晶纖維素漂白,然后微晶纖維素濾出、烘干、研磨,得到成品,在酸水解步驟中,采用質量分數8.5-9%鹽酸在85-94℃進行水解,制備微晶纖維素,得到高結晶度的微晶纖維素,同時將酸溶液未水解的織物進行回收。
本發明中廢舊紡織品,為幾種常見的廢舊紡織品,包括棉、麻、粘膠、天絲及其混紡織物。主要來源于印染加工過程產生的廢布條、生活的廢舊衣物、廢舊家紡用品,以及紡紗織造過程中產生的廢紗、落棉等。
所述的粉碎,是將廢舊紡織品通過面料粉碎機粉碎成1-10cm的小塊。
所述的酸水解步驟為:將粉碎的廢舊紡織品按照廢舊紡織品質量(g):鹽酸溶液體積(ml)=1:10-1:15比例,放入質量分數為8.5-9%鹽酸溶液中,在85-94℃酸水解時間為2.5-4h;作為優選,酸水解步驟中舊紡織品質量(g):鹽酸溶液體積(ml)=1:10-1:15比例,放入質量分數為8.5%鹽酸溶液中,在85℃酸水解時間為4h。
所述的將酸液濾出,是指酸水解完成后,使用250目尼龍網將酸溶液與未溶解的物質分離,分離后將未溶解的物質放入耐酸容器中。
所述的沉淀物用堿中和,是向容器中未溶解的物質少量多次加入質量分數20%-40%的堿溶液,邊加入邊攪拌均勻,同時測試溶液pH值,到pH值達到5-7為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濱州華紡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濱州華紡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7471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