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碳纖維汽車尾翼的一體成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72913.8 | 申請日: | 2018-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284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顧勇濤;姚箭錢;王云仙;代小杰;汪金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亨睿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70/44 | 分類號: | B29C70/44;B29C33/12;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蘇州誠逸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高娟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州市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體成型模具 分體式 碳纖維材料 一體成型 汽車尾翼 耐高溫 碳纖維 合模 貼附 無間隙貼合 產品表面 外觀缺陷 抽真空 鎖定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碳纖維汽車尾翼的一體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00)貼料:直接在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上貼附碳纖維材料;(200)合模:將貼附好碳纖維材料的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相合,并鎖定;所述合模之前需先在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內部套設耐高溫袋子;(300)抽真空:抽去耐高溫袋子內的空氣,使碳纖維材料與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無間隙貼合。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能夠解決產品表面的外觀缺陷問題,且由于是一體成型,在產品尺寸得到精確保證的同時,也能夠提升產品尺寸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碳纖維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碳纖維汽車尾翼的一體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汽車輕量化日益被重視,而碳纖維復合材料作為一種輕質高強度的材料逐漸成為替代材料用于汽車的制造零件中。
現有的含金屬件的碳纖維汽車尾翼多采用真空導流分體成型或吹氣成型,但真空導流分體成型工藝做出來的產品表面質量缺陷明顯,且產品需要通過膠接裝配成總成,在裝配過程中難度大且有裝配誤差,無法保證尺寸的穩定;而吹氣成型工藝做出來的產品的表面質量同樣缺陷明顯,不利于后續的涂裝作業。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碳纖維汽車尾翼的一體成型方法,能夠解決產品表面的外觀缺陷問題,且由于是一體成型,在產品尺寸得到精確保證的同時,也能夠提升產品尺寸的穩定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碳纖維汽車尾翼的一體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00)貼料:直接在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上貼附碳纖維材料;
(200)合模:將貼附好碳纖維材料的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相合,并鎖定;所述合模之前需先在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內部套設耐高溫袋子;
(300)抽真空:抽去耐高溫袋子內的空氣,使碳纖維材料與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無間隙貼合。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包括:可契合的第一上模、第二上模和下模,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和下模之間形成一個碳纖維汽車尾翼的外形腔,所述第一上模與所述下模、所述第二上模與所述下模之間采用若干間隔設置的銷釘和螺絲鎖定。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模的上方開設有若干打袋孔。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打袋孔有3個,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上模的中間位置和兩邊角處。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碳纖維汽車尾翼為內埋金屬件的碳纖維汽車尾翼,所述第一上模上開設有若干定位孔,每個所述定位孔內均安裝有與所述金屬件相配合的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套裝在所述定位孔內的定位套、以及鎖定在所述定位套內的緊固件,所述緊固件與所述金屬件相鎖緊定位。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套的內壁上含有方便拆卸的螺牙。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套傾斜設置。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金屬件上含有一圓臺,所述定位套的底部與所述金屬件上的圓臺相貼合。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和下模上還開設有若干吊裝孔。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耐高溫袋子能耐200℃以上的高溫。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采用分體式一體成型模具,先分別在分體式模具上貼附碳纖維材料,接著套裝耐高溫袋子后合模,然后通過抽真空的方法將真空袋內的空氣抽走,使貼附在分體式模具上的碳纖維材料與模具之間無空隙貼合,最終得到一體成型的碳纖維汽車尾翼,能夠解決產品表面的外觀缺陷問題,同時由于是一體成型,在產品尺寸得到精確保證的同時,也能夠提升產品尺寸的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亨睿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亨睿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729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