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尾門自動開關方法和汽車尾門自動開閉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71845.3 | 申請日: | 2018-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190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蘇先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F15/63 | 分類號: | E05F15/63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興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89 | 代理人: | 蔡喜玉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彎臂支架 尾門 汽車尾門 從動軸 主動軸 控制指令 減速箱 自動開閉機構 開啟指令 驅動機構 驅動指令 向上運動 自動開關 彈簧力度 電機驅動 關閉結構 關閉指令 解鎖狀態 啟動電機 使用壽命 受力均衡 穩定性能 向上擺動 控制尾 門鎖具 衰減 彎管 電機 發送 | ||
1.一種汽車尾門自動開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接收到控制指令時,判斷所述控制指令是開啟指令還是關閉指令;
當所述控制指令是開啟指令時,控制尾門鎖具處于解鎖狀態,并發送開啟驅動指令至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減速箱、主動軸、從動軸和彎臂支架;
根據所述開啟驅動指令啟動所述電機,所述電機驅動所述減速箱,所述減速箱帶動所述主動軸運動,所述主動軸帶動所述從動軸向上擺動,所述從動軸帶動所述彎臂支架向上運動,所述彎臂支架帶動尾門的彎管向上運動,以開啟所述尾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門自動開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斷所述控制指令是開啟指令還是關閉指令的步驟之后,還包括:
當所述控制指令是關閉指令時,發送關閉驅動指令至所述驅動機構;
根據所述關閉驅動指令啟動所述電機,所述電機驅動所述減速箱,所述減速箱帶動所述主動軸運動,所述主動軸帶動所述從動軸向下擺動,所述從動軸帶動所述彎臂支架向下運動,所述彎臂支架帶動尾門的彎管向下運動,以關閉所述尾門;
控制所述尾門鎖具處于鎖緊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門自動開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智能鑰匙發送所述控制指令,
或,通過駕駛室內的門板按鍵發送按壓信號,并根據所述按壓信號生成所述控制指令;
或,通過后備箱的尾部按鍵發送按壓信號,并根據所述按壓信號生成所述控制指令。
4.一種汽車尾門自動開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控制器,用于接收到控制指令時,判斷所述控制指令是開啟指令還是關閉指令;
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的尾門鎖具,用于當所述控制指令是開啟指令時,控制尾門鎖具處于解鎖狀態;以及
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電機,用于當所述控制指令是開啟指令時,進入工作狀態且正轉;
與所述電機的輸出端連接的減速箱;
所述減速箱的兩側分別設有一主動軸,所述減速箱同時帶動兩個主動軸;
與每一個主動軸連接的從動軸,所述主動軸帶動所述從動軸向上擺動;
與每一個從動軸連接的彎臂支架,所述彎臂支架與尾門的彎管連接,所述從動軸帶動所述彎臂支架向上運動,所述彎臂支架帶動所述彎管向上運動,以開啟尾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尾門自動開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還用于當所述控制指令是關閉指令時,進入工作狀態且反轉;所述電機驅動所述減速箱,所述減速箱同時帶動兩個主動軸,每一個主動軸帶動所述從動軸向下擺動,每一個從動軸帶動所述彎臂支架向下運動,每一個彎臂支架帶動所述彎管向下運動,以關閉尾門,所述尾門鎖具還用于當所述控制指令是關閉指令時,控制尾門鎖具處于鎖緊狀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尾門自動開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彎臂支架包括套環和連接部,所述套環套設于所述從動軸上,所述連接部包括“7”字型彎折部,所述“7”字型彎折部與所述彎管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尾門自動開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
智能鑰匙,所述智能鑰匙與所述控制器通信連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鑰匙發送的控制指令。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尾門自動開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
門板按鍵,所述門板按鍵設置于駕駛室內,所述門板按鍵與所述控制器通信連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門板按鍵產生的按壓信號,并根據該按壓信號生成控制信號。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尾門自動開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
尾部按鍵,所述尾部按鍵設置于后備箱,所述尾部按鍵與所述控制器通信連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尾部按鍵產生的按壓信號,并根據該按壓信號生成控制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韓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7184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