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使油炸機快速脫油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36655.8 | 申請日: | 2018-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127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6 |
| 發明(設計)人: | 江維克;趙丹;周濤;張光文;郭蘭萍;康傳志;潘成;王升;肖承鴻;楊昌貴;張成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陽中醫學院;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1B5/08 | 分類號: | A21B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炸機 脫油 食材 營養成分損失 快速恢復 食品色澤 卸油裝置 真空脫油 質量穩定 油分離 油炸室 真空泵 褐變 均一 羅茨 熱油 水環 碳化 油炸 串聯 侵入 改造 制造 生產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使油炸機快速脫油的方法,旨在解決已有油炸機存在的脫油時間長、效率低的問題。該方法主要是將油炸機的油炸室、卸油裝置或真空泵與羅茨水環真空脫油總成串聯,使油炸后的食材迅速與油分離,快速恢復常溫,避免食材因長時間侵入熱油中進一步碳化,導致褐變、色澤不均一、焦糊、營養成分損失的現象,達到控制食品色澤均勻、口感好、質量穩定的要求。本發明公布的方法對快速脫油油炸機的生產制造,以及對已有油炸機進行改造使其快速脫油有雙重示范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使油炸機快速脫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
油炸食品是我國傳統的食品之一,如麻花、油條、油餅、薯條等,無一不是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氣撲鼻,能增進食欲,深受許多成人和兒童的喜愛。油炸機漸漸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食品加工器械。
傳統的油炸機不具備真空系統,油溫高達200℃。研究顯示,食材經高溫環境中容易產生亞硝酸鹽類物質,淀粉類食材在超過120℃高溫環境中還容易產生中樞神經系統毒素丙烯酰胺。現代的油炸機多具備真空裝置(這類器械常稱為真空油炸機),實現了在低壓低溫油炸食材,在相對缺氧的條件下進行食材的加工,可以減輕甚至避免氧化作用(例如脂肪酸敗、酶促褐變和其他氧化變質等)所帶來的危害,同時,降低了高溫對維生素A、E等營養物質的破壞。但現代真空油炸機的卸油裝置的缺失或技術落后,反應時間長、靈敏度低,當食材油炸完成后,不能快速的將食材與熱油分開,食材長時間侵入熱油中,往往進一步碳化,而出現褐變、焦糊、營養成分損失的現象。
真空油炸機脫油時間長、效率低已是業內不公的事實。究其原因,現代的真空油炸機配置的均為水環真空泵。水環真空泵工作效率低,真空度低,工作液的種類及溫度對真空度及抽氣壓力影響較大,效率一般在30%左右,用水作工作液,極限壓強只能達到2000~4000Pa,由于其極限真空度不高,尤其是低真空范圍內抽速顯著下降或不工作的缺點,致使整個機組的極限真空度較低,制約了真空油炸機的脫油速度。然因其結構簡單,制造精度要求不高,容易加工,泵腔內沒有金屬磨擦表面,吸氣均勻,工作平穩可靠,操作簡單。盡管水環真空泵效率低、真空度低,其對這種產生大量水蒸汽、油煙的油炸環境非常適合,尤其是80%以上是水蒸汽、油蒸汽及其它高沸點的蒸汽的油炸環境,故目前真空油炸機使用的均是水循環真空泵,在油炸技術領域廣泛的應用。
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保健養生的認識,對油炸食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無論從口感和色澤都有較高的要求。低真空環境下脫油高效率的新型的油炸機的發明創造是時代所需,而傳統市場及生活中已有大量的油炸機存在,大批量的淘汰勢必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不能滿足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國情要求。新創造生產油炸機的具有快速脫油系統,以及對已有油炸機進行改造,實現快速脫油方法的建立,對油炸行業無疑是重大利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使油炸機快速脫油的方法。
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在于快速脫油油炸機的生產制造,及對已有油炸機進行改裝,實現快速脫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發明人通過大量的發明創造工作,建立了一種使油炸機快速脫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羅茨水環真空脫油總成。
優選的羅茨水環真空脫油總成由羅茨泵和水環泵串聯而成,其中羅茨泵為主泵,水環泵為前級泵。
前述羅茨水環真空脫油總成在快速脫油油炸機的生產制造,及對已有油炸機進行改裝,實現實現快速脫油。其改裝方式根據的油炸機類型分為兩種:(1)不具備真空裝置的油炸機,將羅茨水環真空脫油總成與油炸機的油炸室或卸油裝置串聯;(2)具備真空泵的油炸機,則將其原有真空泵作為前級泵,與羅茨泵串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陽中醫學院;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未經貴陽中醫學院;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3665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