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15087.3 | 申請日: | 2018-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647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1 |
| 發明(設計)人: | 項喬君;蔡韻雯;徐浠鵬;李東亞;鄭康康;禹奧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G1/07 | 分類號: | G08G1/07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紅梅 |
| 地址: | 211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聯結段 鄰接 可變標線 匝道 快速路出口 平面交叉口 交叉口 進口道 交叉口進口道 可變信息標志 出口匝道 道路使用 負面影響 交通狀況 可變標志 地面車 紊亂 優化 車道 交通 | ||
1.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匝道與地面車道路側布置可變標志;
(2)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鄰接交叉口的進口道的起點布置可變標線1,在鄰接交叉口進口道布置可變標線2;
(3)通過檢測器獲得實時的聯結段密度;
(4)根據上述實時密度與聯結段的絕對密度的閾值的關系,判斷聯結段處于交織組織狀態或無交織組織狀態;
(5)根據聯結段處于交織組織狀態或無交織組織狀態,控制可變標線與可變標志進行變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信息標志功能如下:
(1)可變標志分別布置在出口匝道與地面道路路側,標志上有可變文字信息;
(2)該標志在聯結段處于可交織組織狀態時,充當指示標志,呈現的文字提醒匝道和地面道路的車輛需要在進入聯結段前提前變道;
(3)該標志在聯結段的處于無交織組織狀態時,充當禁止標志,呈現的文字告知匝道和地面道路的車輛在前方聯結段白色實線處禁止變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標線1功能如下:可變標線1布置在出口匝道端部到鄰接交叉口的進口道的起點,該種標線可以顯示白色實線或者白色虛線兩種狀態,當聯結段處于無交織狀態時,可變標線呈現為白色實線;當聯結段處于可交織狀態時,可變標線呈現為白色虛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標線2布置在在鄰接交叉口進口道的上,其中車道包括相鄰車道1、車道2、車道3、車道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標線2功能如下:當聯結段處于無交織狀態時,車道2與車道4的可變標線2指示為直右車道,車道1與車道3的可變標線2指示為左轉車道;當聯結段處于可交織狀態時,車道1的可變標線2指示為左轉車道,車道2與車道3的可變標線2指示為直行車道,車道4的可變標線2指示為右轉車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所述獲取聯結段實時密度的方法如下:在出口匝道端部布置線圈檢測器,覆蓋聯結段所有車道,在進口道起點布置線圈檢測器,覆蓋進口道所有車道,兩個檢測器所計車輛數的差值即為聯結段的實時車輛數,聯結段實時密度=實時車輛數/聯結段長度/聯結段車道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所述控制聯結段處于交織組織狀態或無交織組織狀態方法如下:根據聯結段的實際的交織比和設計速度,查表確定該聯結段的絕對密度的閾值,當檢測的實時密度超過該閾值時,則進入無交織組織狀態,否則保持可交織狀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路出口匝道與鄰接平面交叉口聯結段的優化組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控制可變標線與可變標志進行變換,實現兩種組織狀態的控制,方法如下:通過檢測器獲得實時的聯結段密度,并與聯結段的絕對密度的閾值進行對比,控制可變標線與可變標志進行變換,實現兩種組織狀態的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1508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