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截面、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高點無接頭連續敷設工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888906.X | 申請日: | 2018-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171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何光華;鄭云;浦仕亮;張志堅;吳寅雄;徐凱;莊裕;孫柯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無錫供電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1/08 | 分類號: | H02G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繪未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張紅蓮 |
| 地址: | 2140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截面 落差 高壓 電纜 線路 高點 接頭 連續 敷設 | ||
1.一種大截面、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高點無接頭連續敷設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無接頭連續敷設工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確定大截面、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連續敷設的方向,即沿“幾”字型落差較小側向“幾”字型落差較大側的方向進行連續敷設;
步驟(2),確定高壓電纜敷設的起點位置,所述起點位置位于“幾”字型落差較小的一側,在確定的起點位置處放置電纜盤;
步驟(3),計算從高壓電纜敷設起點位置至終點位置各段通道中,敷設高壓電纜所需的牽引力;
拉管段牽引力計算采用三段模型:將拉管段整體分為入射段、水平段和出射段三部分,每部分所需牽引力分別如下:
拉管入射段牽引力:TAB=9.8Wh(μcosθ1-sinθ1)/sinθ1;
拉管水平段牽引力:TBC=9.8μWLBC=9.8μW[L-h(ctgθ1+ctgθ2)];
拉管出射段牽引力:TCD=9.8Wh(μcosθ2+sinθ2)/sinθ2;
其中,TAB、TBC、TCD分別為入射段、水平段和出射段的牽引力,單位為N;W為電纜單位長度重量,單位kg/m;h為敷設深度,單位m;μ為摩擦系數;θ1為電纜敷設入射角;θ2為電纜敷設出射角;LBC為水平段距離,單位m;L為電纜敷設水平距離,單位m;
步驟(4),根據步驟(3)所計算的各段通道牽引力,在對應通道內布置相應數量的輸送機和/或牽引機;
步驟(5),根據步驟(3)計算的各段通道牽引力,通過所布置的輸送機和/或牽引機牽引完成相應段通道的高壓電纜敷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高點無接頭連續敷設工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1)中,當高壓電纜敷設預定路徑包括多個“幾”字型高落差段時,沿著所有“幾”字型高落差段中落差較小側向“幾”字型落差較大側的方向進行敷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高點無接頭連續敷設工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3)包括計算沉井段敷設過程中所需牽引力,在對沉井內高落差段進行電纜敷設時,采用中間限位、分段弧形垂直下降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截面、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高點無接頭連續敷設工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限位、分段弧形垂直下降法包括在沉井內設置至少兩處中間限位,將電纜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弧形段、中間斜直段、下弧形段,每部分所需牽引力由以下公式確定:
上弧形DC段:
中間斜直CB段:
下弧形BA段:
其中,W為電纜單位長度重量,單位kg/m;R為電纜彎曲半徑,單位m;μ為滑輪摩擦系數;LCB為電纜沉井敷設CB段長度,單位m;為上弧形段DC段與水平線的夾角;為下弧形AB段與水平線的夾角;TD為D點處的牽引力,TC為C點處的牽引力,TB為B點處的牽引力,TA為A點處的牽引力,單位均為N。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高落差高壓電纜線路高點無接頭連續敷設工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3)包括計算上斜坡涵溝段敷設過程中所需牽引力,上斜坡涵溝敷設時,所需牽引力T1為:
T1=9.8WL(μcosθ3+sinθ3);
其中,牽引力T1單位為N;W為電纜單位長度重量,單位kg/m;μ為滑輪摩擦系數;L為電纜敷設長度,單位m;θ3為上斜坡涵溝傾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無錫供電分公司,未經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無錫供電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88906.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