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寬自適應的串行數據傳輸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834053.1 | 申請日: | 2018-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889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許波;程玉華;陳凱;賈樹林;唐宇;趙佳;邱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G06F15/17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溫利平;陳靚靚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寬 自適應 串行 數據傳輸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寬自適應的串行數據傳輸系統,在數據發送FPGA中對待傳輸數據采用發送端數據緩存模塊進行緩存轉換,再由發送端數據編碼模塊按照自定義的格式進行編碼,編碼后的數據由采用IP核實現的GTX發送器通過傳輸介質進行發送;數據接收FPGA接收數據后先通過采用IP核實現的GTX接收器進行接收,再由接收端數據解碼模塊進行解碼,最后由接收端數據緩存模塊進行緩存轉換,將原始數據恢復出來。本發明通過對數據發送FPGA和數據接收FPGA中數據編碼方式和相關參數的設置,實現對動態傳輸帶寬的自適應。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速串行數據傳輸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講,涉及一種帶寬自適應的串行數據傳輸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電子技術和信息處理的飛速發展,測試儀器進行數據采集時的帶寬、采樣率和通道數急劇增長,從而使得數據量越來越大,除了對數據采集的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之外,數據采集后的傳輸速度和可靠性要求也隨之增高,同樣,圖像視頻等領域也對傳輸速度和質量提出來更高的要求。通常高速數據傳輸系統只能根據既定的傳輸條件而設計,無法在不改變設計的條件下應對多變的傳輸條件,而且測試儀器對一個未知信號進行測量時,不能因測試設備的接入而導致輸入量共地,改變了設備原有的工作狀態,因而必須在數據采集進來進行隔離。就目前數據傳輸系統而言尚存在以下不足:
(1)無法對動態帶寬達到自適應:
現有方法中通常使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搭載高速傳輸協議,實現數據的串行發送和接收,此方法一般預先計算好待傳輸數據的帶寬,比如2Gbps,再根據數據打包的格式以及鏈路編碼的帶寬損耗,計算出搭載協議后的物理層傳輸速率,比如帶寬損耗為20%,那么要求最大帶寬為2Gbps/80%=2.5Gbps。這樣的方法是在進行傳輸速率匹配的條件進行設計的,其缺陷在于此設計只能適用于某一固定的傳輸帶寬,比如上述僅能匹配2Gbps,若待傳輸帶寬變為其他值,則需要重新計算來匹配傳輸過程的速率,那么設計也要修改,無法對動態的傳輸速率達到自適應。
(2)隔離器件傳輸速率低:
為解決被測系統與測試儀器互相干擾的問題,常用的隔離方法為磁隔離,即采用高速數字隔離器,這種隔離方法雖然穩定且抗干擾能力強,但其傳輸速度也只能達到一定值,并且為并行傳輸方式,其劣勢在于當數據位寬很大時,則需要多個隔離器件實現,從而使得采集板卡功耗增大,器件面積增大。
綜上所述,傳統高速傳輸技術無法達到自適應帶寬的要求,以及傳統隔離技術無法突破高速率的瓶頸,那么如何在滿足隔離、高速、傳輸帶寬變化條件下將數據傳輸至后端處理,成了現代測試儀器的重要研究內容。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帶寬自適應的串行數據傳輸系統,通過對數據發送FPGA和數據接收FPGA中數據編碼方式和相關參數的設置,實現對動態傳輸帶寬的自適應。
為了實現以上發明目的,本發明帶寬自適應的串行數據傳輸系統包括包括數據發送FPGA和數據接收FPGA,其特征在于:
數據發送FPGA包括發送端時鐘網絡配置模塊、M個發送端緩存模塊、M個發送端編碼模塊、GTX發送器,其中:
發送端時鐘網絡配置模塊用于接收外部時鐘source_clk1并根據其生成時鐘信號sys_clk1,發送給GTX發送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340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數據傳輸方法和設備
- 下一篇:一種具有隱私保護的特征屬性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