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氣缸節能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829666.6 | 申請日: | 2018-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164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學增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州東儀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3/044 | 分類號: | F15B13/044;F15B13/0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邢永 |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缸 智能控制閥組 控制口 位置傳感器 節能系統 遠程控制 導向閥 電磁閥 閥芯密封件 活塞 電信號源 活塞運動 結構組成 氣缸端蓋 信息反饋 反饋 工作口 后端蓋 截流閥 開啟鎖 可接受 聯動鎖 氣控閥 體內部 循環閥 氣囊 壓殼 體內 檢測 節約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缸節能系統,由智能控制閥組、遠程控制電磁閥、氣缸和位置傳感器四個部分組成,智能控制閥組設于氣缸外側,其內置有時間延遲閥的蓄氣囊的截流閥、導向閥的第一控制口和第二控制口、導向閥的第一反饋口和第二反饋口、循環閥的結構組成分左4?1、左4?2,右4?1,右4?2各有一個腔體內的工作口控制口、氣控閥的閥體內部的閥芯密封件組成分四個部分;遠程控制電磁閥可接受遠程電信號源的控制;氣缸后端蓋活塞后端設有聯動鎖銷開啟鎖止結構;位置傳感器內置于氣缸端蓋處,可以檢測到活塞運動的狀態,并將這一信息反饋到所述的智能控制閥組中。本發明可以節約氣缸進行動作壓殼時能量的損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氣缸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氣缸節能系統。
背景技術
氣缸是用壓縮空氣作能源的一種動作器械,它輸出的推力與壓縮空氣的氣壓以及空氣作用面積成正比。被氣缸做功的對象形成阻力,為了有足夠的推力,氣缸推力相對于阻力往往會設有一定程度的富余。在阻力變化比較大的場合可以發現:相同動作下普通氣缸的耗氣量也相同,即使做功為零;這是因為普通氣缸在工作時不管阻力大小,把氣源壓力全部直接輸入到腔體里去做功,腔體與氣源壓力平衡為止。到下一個動作到來前,腔體的高壓空氣作為耗氣量全部排掉。
目前,國內鋁電解廠使用的氣缸均為打殼氣缸,普遍存在擊打無力、沖擊大、噪聲大、漏氣嚴重、壓縮空氣使用量大、故障率高、壽命短的問題,由于自身沒有控制系統,活塞桿伸出后不能快速返回,使打殼錘頭在電解液中浸泡時間過長,導致打殼錘頭腐蝕磨損嚴重,壽命短,增加生產成本;目前打殼氣缸沒有檢測裝置,不能及時發現未打透情況,導致突發效應增多,槽內物料堆積影響電解槽熱平衡,使氧化鋁單耗增加;上述原因增加了鋁電解企業生產的檢修和運行成本,也增加了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影響了鋁電解各項工藝技術條件控制,造成電流效率下降、能耗增加。
氣動控制過程中有時為了控制壓縮空氣的釋放速度,需要使用延遲閥;但特定的某只延遲閥在一定的壓力下,只能延遲一個特定的時間;要調整延遲時間往往需要改變蓄氣囊的容量或者調整呼吸孔的尺寸;改變蓄氣囊的容量很不方便,因為呼吸孔的尺寸很小,調整加工尺寸極為不易。
本發明產品針對普通氣缸存在的不足,以一套系統來控制氣缸的進氣壓力,并驅動氣缸按阻力大小提供推力,控制氣缸的進氣壓力的大小以達到節能的目的。本氣缸的前腔后腔缸內排氣過程中的壓縮空氣,經循環閥的控制口,循環填充到活塞雙向動作時,施加利用得壓縮空氣已成為可能。
以鋁電解槽上的壓殼場合為例,氣源的壓縮空氣5bar,氣缸靜止時的壓縮空氣不到2bar。氣缸智能閥組上的電控閥遠程連接,設定1.5s以內的啟動信號:錘頭即可自動實現解鎖,下行,壓殼,回程,鎖止等循環。氣缸的前腔,后腔,活塞雙向動作,均工作于高壓氣源的壓縮空氣不到1bar。壓殼時可自然輸入與殼層壓穿力相匹配的氣壓,壓穿殼層,殼層阻力小的時候耗氣量不到氣源滿負荷的50%,殼層阻力較大的時候,氣壓自然升高到能壓穿為止,活塞自動快速回程。氣缸排氣過程中的壓縮空氣,可循環填充活塞動作時施加得壓縮空氣達50%以上,實現節能60%左右。遇過硬殼層壓穿力時,具有延時5~7s有效壓穿過硬殼層壓穿率遞增,或未壓穿殼層錘頭自動退回原位的功能。遇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可設置故障維修警示。本發明氣缸具有結構設計合理,節能效果顯著,使用可靠的特點,節省大量的使用過程成本。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氣缸節能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州東儀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臺州東儀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296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