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林果采收的防纏繞、解耦式振動采摘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821738.2 | 申請日: | 2018-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843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鵬;桂晨晨;高凱;吳永星;蔣雪松;許林云;周宏平;陳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D46/26 | 分類號: | A01D46/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義 |
| 地址: | 210037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采收 纏繞 解耦式 振動 采摘 裝置 | ||
本專利提供一種用于林果采收的防纏繞、解耦式振動采摘裝置,能夠實現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兩個方向的振動,包括:梳齒水平振動驅動電機(1)、齒輪箱(2)、聯軸器(3)、軸(4)、銷釘(5)、往返塊(6)、彈簧(7)、軸承端蓋(8)、梳齒(10)、滑塊(11)、滑軌蓋(12)、軸承(13)及圓筒(14)、機架(200)、板簧片(204)、豎直振動裝置。本振動采摘裝置采用四層六梳齒的技術方案,可以提高林果采凈率。另外,圓筒上下各有一個滑軌蓋,滑軌蓋上面有6個凹槽并有6組氣缸或油缸,這樣可使6塊滑塊進行前后伸縮,從而使得梳齒能夠前后進行伸縮。該裝置可以降低果實損傷率以及提高采凈率,有助于解決林果機械化采收的難題。
技術領域
本專利涉及林果機械化采收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林果采摘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工成本的上升,農林果實機械化采收漸漸成為趨勢,有些果實,如銀杏、核桃等可以采用搖動樹干的方式,但如枸杞、藍莓、紅棗、柑橘等不能采用搖動主干的方式采收,只能采用振動樹枝枝條的方式或者采用具有很多齒的滾筒結構的振動采收手段,如目前藍莓采收的雙滾筒式采摘裝置(ZL201610035563.3),采用了液壓驅動的雙滾筒梳齒結構,但其滾筒上的齒不能沿著垂直于滾筒軸線的方向振動。
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機械化或半機械化采摘裝置。徐麗明(ZL201710164767.1)發明的采收裝置利用多個小型滾筒振齒的結構,但其振齒無法收縮,而枸杞掛果的枝條尤其是枝條末端非常柔軟,所以在實際作業時存在著枸杞枝條在振齒的撥動下纏繞在滾筒或振齒上的較大風險。還有利用氣流來進行采摘的,然而這類裝置能耗大,作業成本高,損傷率難以控制。肖宏儒等人采用偏心滑塊機構設計了自走式枸杞收獲機及關鍵采摘部件(201410465867.4;201410466469.4;201711020323.7),主要創新性地應用了曲柄連桿機構,在采摘過程中,橫向分布的振動桿插入樹冠,偏心滑塊機構在電機的驅動下開始運動,以帶動振動桿進行往復運動來擊打枝條,使得果實受力脫落。但其存在著振動部件慣量大,傳遞到果樹枝條上的能量占比很小,反而機架振動劇烈的問題,振齒刮梳枝條、纏繞枝條的問題、傷果傷花的問題、采凈率和采摘效率不高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
另外市面上還出現了一些梳刷式采摘機,此類采摘機效率更高并且不易傷害果實,然而對果實種植農藝要求太高,不能符合實際情況。還有一些剪切式采摘機構,其采收裝置采摘刀難以精確定位剪切位置,從而難以避免誤傷果實和枝條,并且采凈率較低。
縱觀目前林果采摘方式的設計原理,振動式采摘機是被研究的最多的。但是鑒于目前振動式林果采摘機的效率低、對結果枝的損傷大以及機構設計尤其是采摘頭裝置功能單一化的問題,如何設計一種新的林果采摘振動采摘裝置顯的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因此,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缺陷和不足,本專利提供一種用于林果采收的防纏繞、解耦式振動采摘裝置,它可以降低果實損傷率,提高果實采凈率。
本技術所述的用于林果采收的防纏繞、解耦式振動采摘裝置,包括:
圓筒14,在圓筒14兩端固定有滑軌蓋12,具有突出的側翼41的軸4轉動設置在滑軌蓋12上;在軸4的圓周向方向有多個滑塊11,滑塊11位于圓筒14內部,其兩端設置在滑軌蓋12上,銷釘5設置在滑塊11上;沿著軸4的軸線方向,在各銷釘5上設置有梳齒10,梳齒10以銷釘5為軸線擺動設置在銷釘5上;在梳齒10固定有往返塊6,往返塊6的兩側通過彈簧7設置在滑塊11上;各梳齒的外端穿過圓筒14上所開的孔141,各梳齒內端伸入到軸4的外周處,當軸4在梳齒水平振動動力裝置的帶動下轉動,側翼41與梳齒10接觸,撥動梳齒10內端,使得梳齒克服往返塊6一側彈簧的彈力繞銷釘5擺動,當軸4不與梳齒10接觸時,梳齒在往返塊6的兩側通過彈簧7的作用下復位;
還包括:
機架200;
板簧片204,一端固定在機架上,另一端與圓筒14相連或者與軸4轉動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林業大學,未經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8217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